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亚太区榜单的名单揭晓,一项项引领未来的前沿技术与创新人才进入大众视野时,杭电人的目光被一个熟悉的名字点亮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9级校友何超,凭借在高维光场调控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果,成功入选这一全球科技界极具影响力的榜单,成为亚太地区科技创新浪潮中亮眼的 “杭电力量”。在传统光学难以实现高维光束动态精密控制的行业难题下,何超以深耕矢量光学与光子学的执着,为领域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
何超通过高维光场调控技术,实现了对光波的动态精密控制。
传统光学通常处理标量光束,或者仅部分控制矢量特性,无法实现精确地动态控制高维光束作为输入和输出,因此在高维光束操控领域如何在每一个像素上全面、动态地控制光的偏振、相位、强度等特性,以及它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成为现有难题。
何超致力于高维光场操控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矢量光学与光子学,通过开发新型光场调控方法与器件,实现了对光波的偏振、相位、强度等多维参数的动态精密控制。
何超团队利用矢量光学原理,预期实现癌症早诊和肿瘤的精确分级分型,通过量化的形式呈现病理解释,推动虚拟染色和数字病理的发展。
他提出并实现了“矢量自适应光学”方法,可同时校正偏振与相位畸变,显著提升了复杂介质中的成像质量与信息保真度;开发出基于级联可调元件的“虚拟像素”技术,率先实现了可动态重构的任意椭圆延迟器阵列,能够完成任意矢量光场之间的高效转换,为高通量光信息操作提供了新方案;利用该平台生成了具有拓扑保护特性的光学斯格明子结构,并验证了其在干扰环境中的传输稳定性,为新型光通信、计算、互联器件的设计开辟了路径。其研究兼具理论深度与系统实现,为生物医学成像与下一代光信息技术提供了关键工具与方向引领。
从杭电校园里的求知者,到全球科技创新舞台上的佼佼者,何超用对光学领域的坚守与突破,诠释了 “笃学力行,守正求新” 的杭电精神。他的研究不仅为科技进步注入 “杭电动能”,更让我们看到青年科研工作者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守护人类健康的责任与担当。
未来,期待何超校友在高维光场调控技术领域持续深耕,绽放更多光彩,也期待更多杭电人以他为榜样,在各自领域勇攀高峰,为国家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更多 “杭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