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要闻

受阅、观礼、收看,杭电人致敬伟大胜利!

发布时间:2025-09-04文章来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24级学生周杰作为民兵方阵中的一员接受检阅。

“我们昂首阔步走过长安街,走过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的是光明宏大的未来。”作为民兵方阵中的一员,周杰挺拔的身姿,正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从济南的冬,到北平的秋。六个月的阅兵训练,这段时光是刻在心底的勋章,会一直熠熠生辉。”周杰说。

杭电04级校友、杭电西班牙校友联络处负责人、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校长陈庆,受北京市委统战部邀请在现场观礼,“亲临阅兵现场,国歌奏响时心潮澎湃,徒步方队铿锵迈步、先进装备列阵经过,每一幕都彰显祖国底气与民族精神。先进装备整齐列阵,铁甲洪流奔涌向前,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科技、工业领域的坚实成果,为和平发展筑起安全屏障。胸中油然而生为祖国自豪、为未来拼搏的情愫,'国家大事,千万尽力'正是此情此景的心声。”陈庆说。

全体在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机关部处中层干部,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各二级单位在校师生等集中收看。

作为一名思政老师,范江涛在观看阅兵后说,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如今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我们铭记并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奋力书写下一个辉煌篇章。

通信工程学院教师李鑫瑶说,作为通信人,我们从电磁频谱中读懂了常人看不见的信息化作战体系。八十年前,通信兵背着电台穿梭火线;八十年后,我们用算法守护数字战场。从血染的电报码到纠错编码,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通信人的报国初心。

后勤服务中心物业党支部书记王术海,震撼于钢铁洪流中赓续的抗战精神,更深刻体会到“和平发展、科技强军”的时代使命。他说,作为高校后勤人,我将以先辈的奉献精神为指引,将爱国情怀融入校园服务,让杭电师生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安心治学、舒心生活。

退休党务干部周丽娟早早地就守在电视前面,翘首以盼。“今我中华,军强而不霸,国富而兼济。以和为贵,以武止戈,守正出新,行稳致远。军强国富,非止于形,更在于心——民心所向,众志成城。 ”她说。

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王如意对整齐的队列、先进的武器装备惊叹不已。她说,短短数年,我国武器迭代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从曾经的追赶,到如今的部分领先,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也彰显着国家的强大实力。

会计学院本科生陈撼在阅兵仪式落下帷幕后激动地说,士兵们铿锵的步伐、装备闪耀的光泽、空中梯队划出的弧线,那不仅是壮观,更是一个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底气,是新时代中国向世界亮出的和平名片 。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刘辛亮,现挂职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乌泥坑村第一书记助理,与全村党员一同观看了阅兵仪式后说:“当村民们注视着阅兵画面,脸上洋溢着自豪与骄傲时,我也深深被这种热烈的氛围所感染,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倍感荣光。”课堂理论学习与基层实践历练相融,让他更加懂得“使命”的深意。

外国语学院本科生郑娴之深感磅礴力量催人奋进,她说,受阅官兵们军容严整、意气风发,正是这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我们筑起了和平发展的钢铁长城,守护着当下的岁月静好。

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杨嘉欣观看阅兵式后激动地说,“我深刻感受到我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场向未来的铿锵宣示。”

雅湖韵评

威武啊,中国力量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本科生  马庆龄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天,天安门广场的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回响历史的足音。大阅兵,不只是武器的展示、队列的整齐,更是一场深刻的宣告:我们有覆盖全球的打击能力,但只为守护人类共同的和平底线。

阅兵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对“以武止戈”这一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中国从不主动挑起冲突,但绝不容忍任何对主权与尊严的侵犯。东风-5C、东风-61、巨浪-3、惊雷-1……这些大国重器的名字背后,是数十年科技攻坚的沉淀,是完整工业体系的支撑,更是国家意志的具象化表达。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和平;不是为了威胁,而是为了遏制威胁。

此次阅兵,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等新质作战力量首次公开亮相,标志着我军已从传统陆海空三维作战,迈向全域立体、多维融合的现代战争形态。这不仅是军事结构的升级,更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构。在全球安全格局深刻改变的今天,和平不是被动地祈求,而是需要强大实力来捍卫的价值底线。中国用事实证明:和平需要底气,而底气来自不可撼动的综合国力。

尤为动人的是维和部队方阵经过时,多国领导人集体起身致敬。中国蓝盔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最具稳定性的力量之一。他们奔赴战乱之地,不带一寸土地的野心,只带一份守护和平的使命。这种“出而不侵、强而不霸”的实践,正是中国和平观的真实写照。我们不输出战争,也不输入冲突;我们参与全球治理,但从不谋求霸权。这是一种基于文明自觉的大国伦理。

更令人动容的画面,是一位位白发苍苍的老战士在观礼台上颤巍巍地举起右手,敬上一个庄严的军礼。他们的目光与正步走过的新一代军人交会,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八十年的精神交接。网友热评:“这是您浴血守卫的山河!”一句话,道尽沧桑与传承。先辈以血肉筑长城,今人以科技固金汤。歌声响起时,不只是感动,更是一种历史闭环的完成感——山河无恙,烟火寻常,这正是他们当年舍生忘死所求的“如愿”。

以武止戈,非为征伐,乃为定乾坤;山河无恙,非止于今,更要传万代。威武啊,中国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