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脑机接口在康复与辅助系统中的应用
时间:2019年9月12日(周四)上午10点
地点:六教102
摘要: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 BMI)通过分析和解码人脑信号,可以实现人脑与外部环境(设备)的直接通讯与控制。随着“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兴起,近几年脑机接口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脑机接口属于多学科交叉科技,在人机交互、智能装备、助老助残等诸多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次报告主要从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个方面分别介绍脑机接口的技术原理,并展示BMI在智能康复与辅助系统中的应用。针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介绍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和运动想象(MI)两种主流方法,及其在康复/辅助系统上的应用示例,比如脑控功能性电刺激、脑控机器人外骨骼、脑控机器人手臂、脑控无人小飞机等。针对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介绍脑皮层电位(ECoG)和立体脑电(SEEG)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ECoG和SEEG来控制机器人手臂,期待未来可以服务于肢体瘫痪的残疾人。演讲人近些年相关的研究成果将会被以案例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介绍。
张定国,博士,英国巴斯大学教授,自主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分别在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法国科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做博士后,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机电一体化、康复工程、人机交互和脑机接口。
担任三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IEEE Access,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Machine Systems, Scientific Reports。担任两个国际期刊的专题主编: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
担任国际功能性电刺激学会(IFESS)终身会员/主任委员,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青年委员会理事长。
目前是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包括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会(EMBS),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RAS),国际系统-人和控制论学会(SMC)。担任EMBS学会“理疗技术与系统(TST)”技术委员、“生物机器人(BioRobotics)”技术委员,SMC学会“脑-机接口(BMI)”技术委员。
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5项/公开13项,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于2011年获得美国Delsys研究奖,于2015年获得国际“脑-机接口奖”(BCI Award)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