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开展201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02-20文章来源:未知

各学院、处级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引导和推进我校高等教育研究,加快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立项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决定组织开展2012年度校级高教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范围

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围绕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积极探索构建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针对我校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调研、设计及理论阐释和实践应用研究,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申报校级以上高教研究课题奠定前期研究基础。本次申报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申请者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围绕以下选题范围、方向和重点,自行拟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

(一)高水平有特色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模式研究。按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愿景,围绕“立足浙江、依托行业、服务地方、面向世界、支持国防”等治校理念及“特色明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等核心要素,探索、梳理与提升学校发展战略已有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研究教学研究型大学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我校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此类项目采用教师自愿申报与定向委托两种形式,其结题要求是公开发表以核心要素为主题的1-2篇高教研究学术论文,形成项目研究报告。

(二)我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政策体制改革研究。根据我校转型及体制机制改革需要,研究转型与改革过程中的运转方式、完善策略、考核评估机制等;总结我校现有基本做法与经验,研究我校在转型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借鉴兄弟院校具体做法与成功经验,提出我校政策体制改革与完善策略。此类项目由学院、部门组织研究团队联合申报,其结题要求是公开发表以我校政策体制改革为主题的1-2篇高教研究学术论文,形成项目研究报告。

(三)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学科组织创新与学科实体化建设的研究。包括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良性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青年教师在学科建设、科研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与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成长规律研究;加快学科基地和优质资源建设,以学位授权点和各类教学科研基地为依托的优势学科实体化建设研究;引进海外教师管理模式的本土化吸纳与校本管理机制的融合及人才良性循环的流动机制研究;教师、职员评价制度考核标准研究与应用,以及教师职务制度、岗位设置管理与教师绩效评价、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的制度创新研究。此类项目由学院和部门组织研究团队自愿申报,其结题要求是公开发表1-2篇学术论文,并形成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报告。

(四)我校各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各专业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意义;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原则、培养目标、运行体制、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的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平台+模块”(公共平台、主干课程、复合模块)的具体构建方式;多个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学时的合理分配,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及复合型课程或综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及综合训练的设置,工学类复合专业的大综合毕业设计方案等。此类项目由各学院组织专业教学团队申报,其结题要求是公开发表1-2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学术论文,并形成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报告。

(五)我校有效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路径和评价方式等研究与实践。各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原则及具体培养方式与制度要求;探索、实践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重点高中、著名企业、国外知名大学的“人才培养战略联盟”,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工程训练以及就业有效衔接,以及中外大学间学生交流、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此类项目由学院组织专业教学团队申报,其结题要求是公开发表1-2篇“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术论文,并形成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报告。

(六)推动我校国际化教育发展的实施目标、路径、评价方式及办学模式研究。根据学校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需要,进行国际化学院、专业、课程试点探索,研究试点学院、专业、课程走向国际化办学的具体方案,包括改革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预期效果、难点问题等主要内容。此类项目由有关职能部门联合学院组织申报,其结题要求是形成国际化学院、专业、课程建设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系统科学的实施方案及方案执行工作报告。

(七)协同创新机制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包括我校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研究以及加强和改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思路与举措;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创业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及院校间、院校与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评价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此类项目由研究生学院协同有关专业学院组织申报,其结题要求是公开发表1-2篇学术论文,并形成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报告。

(八)校园学术文化建设、大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以及校风、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包括校园学术文化建设的行政组织、管理机制、学术资源(学术平台、文化载体)等支撑系统的创新研究;校园学术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基本内容形式(学术科技文化节、专家讲坛、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学科性竞赛、挑战杯与创业计划及成果发布平台等)及特色品牌建设研究;基于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学科竞赛指导体系与奖励机制等创新研究与实践;我校学术科技文化建设、大学生学科竞赛已有成果及经验的总结、梳理与提升,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成功经验,研究我校学术科技文化存在问题与不足,提出今后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此类项目由教师、学生工作队伍自愿申报,其结题要求是公开发表1-2篇学术论文,并形成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报告。

二、立项原则

1.坚持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围绕我校转型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侧重应用研究,更好地为学校决策和管理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2.起点高、立意新、视野广,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或指导性,对我校转型及改革发展有推动作用。

3.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论证。

4.有明确、清晰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能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能抓住制约教育质量以及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且方案的实施操作性好,易推广,并会产生较明显的实效。

5.能根据复合型、工程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成果落实到培养计划中,对形成我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6.鼓励打破院(系)、学科、专业及其所属人员的限制,组建集成各自优势的跨院(系)、学科、专业的研究课题组。

7.项目评审坚持标准,择优立项,宁缺毋滥。原则上各学院申报项目不超过4项,各处级部门申报项目不超过2项。

三、申报条件

课题分为重点资助、一般资助和立项不资助三类;申报重点资助项目原则上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副高)或博士学位。

四、申报程序

请至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网页下载填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申请书》(附件1),一式3份;《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论证活页》(附件2),一式10份;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3),按要求填写,均用A4纸打印,同时报送相应电子版1份。所在学院、部门对申请项目签署具体意见并加盖公章,按规定时间,将申请材料送至校高教研究中心。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并公布结果。相关附件可到高教研究中心网页查看下载。

截至时间:2012年3月15日,地点:行政楼109室,电话:86915012。联系人:王庆国(wqg@hdu.edu.cn)。

五、立项管理

1.校高教研究中心将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立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课题管理。

2.校高教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确定2012年度立项课题。

3.根据课题设计情况,给予立项课题3000元-8000元的经费资助。资助经费分两次划拨,立项后先拨50%,结题验收通过后再拨余下的50%。

4.立项课题应在2013年6月底前完成。高教研究中心将于2012年6月和2012年12月分别组织课题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

5.鼓励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向核心期刊投稿发表,成果发表时应注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高等教育研究资助项目”字样。

附件: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申请书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论证活页 

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高教研究中心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附件下载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