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2011年度校“十佳教师”候选人公示

发布时间:2011-05-31文章来源:未知

 

全体师生:

为倡导“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教师风范,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于今年5月启动2011年度“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经各学院和相关部门推荐,学校审核,共产生19位候选人,现予以公示(见附件)。

公示时间:2011年5月31日至2011年6月6日。

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与校党委宣传部联系。

联系人:严骁(行政楼719,电话0571-86919128,邮箱public@hdu.edu.cn)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党委宣传部

 

附件:2011年度校“十佳教师”候选人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永生——体育教学部推荐

于永生老师毕业至今一直忙碌在教学一线。他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与学生沟通,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在和谐的情境中认真练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提高素质,教学业绩考核多次为A,并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杰出奖。他先后担任校羽毛球队和无线电测向队的训练工作,所带领的校羽毛球队和无线电测向队多次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取得佳绩。他还积极参与校田径运动会、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的组织服务工作,带领学生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训练营”实践活动。先后获得杭州高校优秀体育教师、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教练员金狐奖、校“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等荣誉。

马青兰——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推荐

马青兰老师有着强烈的奉献精神和进取意识。她刻苦钻研业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主讲的课程颇受学生好评。担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期间,她全面负责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新专业建设,其中环境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她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课外实践场所,并热心指导学生参加假期实践、新苗计划、各类竞赛活动,指导的学生在全国首届节能减排大赛中获优秀奖,在浙江省大学生环保科普行中获省级优秀团队、优秀论文奖,个人也被评为校“优秀指导教师”。她乐于帮助学生,每年都介绍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辅导考研和CAD技能考级的学生,帮助学生就业,并热心资助优秀贫困生。

尹国俊——经贸学院推荐

尹国俊老师对教师职业有着天生的喜爱,从自己喜欢的工作中感受快乐,分享成功是他在平凡岗位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他对待教学非常认真,精心准备每一堂课,针对不同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尽心尽力,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热心帮助学生,先后获信息工程学院“我最喜爱的老师”、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教学优秀奖、校“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他积极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指导的学生获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和校科技创新项目多项。他潜心科研,近三年主持完成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刘大为——管理学院推荐

刘大为老师深爱教育事业,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化学生。在杭电工作的六年间,他讲授过十余门专业课,能够根据不同课程,因课施教、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良好,近4年教学业绩考核为A,连续5年考核等级为“优秀”。在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他还承担了网络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国外留学生授课任务;指导的学生团队在省电子商务大赛中多次获奖。在科研方面,他承担、参与了电子商务省级精品课程等10余项教改项目,主持各类科研项目7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S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个人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

刘晓红——外国语学院推荐

刘晓红老师坚持以“爱心、恒心、责任心”从事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好,学评教年年名列前茅。她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第二辅导员”。她积极参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负责全校大学英语课外活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创办口语角、英语广播台,开展影视文化欣赏、英语演讲、自主学习中心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多次在各种外语竞赛中获奖。在科研方面,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

孙小平——党委学工部推荐

孙小平老师1987年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倾注到一届届学生身上,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0强。他“弟子”三千,“高徒”很多,其中不乏就职于搜狐、百度等知名IT企业的网络精英。他对学生很严,凡是缺课、沉迷网游、成绩不理想、思想不稳定的学生,都会定期逐个谈话。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拿起“辅导员工作日志”,就直奔学生公寓,督促睡懒觉的学生按时起床上课;他很爱学生,不仅给优秀学生创造参加各类竞赛的机会,更时常为落后、贫困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他的学生、搜狐公司副总裁王滔说:“孙老师是我大学期间最应该感谢的人之一,是他陪着我找工作,开启了我人生的梦想!”

邬惠峰——计算机学院推荐

邬惠峰老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方法,开展了“嵌入式软件开发创新主题实验”计划,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他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根据每届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曾获校教学优秀奖。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和竞赛,指导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项,所指导学生在“挑战杯”、Intel嵌入式大赛中获得多个国家和省级奖项;每年安排对嵌入式系统开发有兴趣的同学进入实验室,并给予义务指导,累计指导学生50多名。他还热心资助了7名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科研方面,承担和参与省部级项目和横向项目10余项,获多项省、市级科技奖励。个人获得浙江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科技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校“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张巨勇——机械工程学院推荐

张巨勇老师爱岗敬业,坚持“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一心致力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采取听、看、练结合,教、学、做合一,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等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所主讲的3门课程分别被评为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近三年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20多个。个人先后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优秀奖、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等。他积极投身科研,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省级和企业服务项目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教学之余,他还担任班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关爱学生成长,所带班级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均居学校前列。

张慧远——信息工程学院推荐

张慧远老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本分,秉承“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方法不如教能力,教能力不如教做人”的教学理念,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思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她重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经常聆听专家讲座,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她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读书会,指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带领学生进行游学、文化考察等。她关注学生的生命困惑与心灵成长,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热心为有思想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个人先后获评学院先进工作者、“我最喜爱的教师”和优秀社团指导教师。

李光球——通信工程学院推荐

李光球老师从教以来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教师职责,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获评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等。他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指导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教学效果好,指导的两篇硕士论文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两次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并获校教学杰出奖、教学优秀奖。他积极开展教改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成功申报信息工程新专业,主持完成两门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他还热心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科技活动,被评为浙江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

李密——党委学工部推荐

“密姐”是学生们对李密老师的爱称。十年辅导员生涯,她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被评为校优秀辅导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就业工作者和浙江省优秀辅导员。她重视党建创新,组织策划的支部活动两次获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支部建设创新奖”,学生支部五次获校先进基层党支部和创新支部,组建的党员社会实践小分队获“省级社会实践先进团队”。她关爱学生,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所带班级获校级先进班集体6次、校级先进团支部6次,2人获评校“十佳大学生”。连续两届毕业班就业率全校第一,考研录取率全校第二。她积极搭建科技平台,狠抓学生科研竞赛和社团活动,有40多人次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智能车等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5项。

林菲——软件工程学院推荐

林菲老师热爱本职工作,潜心教学,用心育人。在课堂教学中,她采用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并精心准备丰富的企业案例和详细教案供学生学习,生动风趣、富有激情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欢迎,连续6年教学业绩考核为A,并获校教学优秀奖、校教坛新秀。课堂下,她与学生交朋友,热心指导多项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竞赛,努力做到严中有亲、严中有信、严中有爱、严中有情。她定期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拥有微软认证技术专家证书、微软认证讲师资格、塔塔中国信息技术研究院Java授课资格、CMMI认证咨询师资格。她还积极参与科研、教改工作,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11项,发表论文10篇,出版教材3部。

郝玉贵——会计学院推荐

郝玉贵老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坚持知识技能传授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继承与创新并重,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作为本科生、硕士生的指导教师,他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坚持每周与学生见面交流,是学生口中的好老师。作为财会信息化竞赛教练,他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省一等奖。他积极参与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和“会计工程”省级实验中心等建设工作,负责审计新专业建设,务实创新,乐于奉献。负责ACCA项目,组织招生培养了三期59名学员,成绩优异他注重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和横向课题多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个人获校“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等荣誉。

席旭刚——自动化学院推荐

席旭刚老师具有强烈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其先后获得校优秀学习指导老师、校教学优秀奖等荣誉。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机器人足球竞标赛暨FIRA中国队选拔赛全国二等奖。他在认真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探索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他对“测试技术与传感器”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进行了系统规划和设计,提出了“后课程实践训练”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法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所在的教学团队2010获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讲的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忙于教学工作的同时,他积极投身科研,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8项,获国防科技三等奖一项,浙江省科技三等奖一项。
 

盛庆华——电子信息学院推荐

盛庆华老师从教八年来始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在理论教学中,他通过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中,他采用分层教学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良好。他还积极参与国家级精品课程“EDA技术”、省级精品课程“电子设计”以及“杭电-Altera公司EDA联合实验室”建设;指导学生申报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参加竞赛活动,所指导学生多次获电子设计竞赛省一、二等奖;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厅级课题和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教材1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他连续三年参加了“大洋一号”深海科考任务。

黄岩——人文学院推荐

黄岩老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爱好,牢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点滴行动诠释着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及时向学生介绍社会热点,通过“主题发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连续三年教学业绩考核为A,并获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作为研究生辅导员,他坚持“欣赏关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所负责的07、08、09级研究生班级均获校“先进班集体”称号。教学之余,他刻苦钻研,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他还作为省委宣传部下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者在余杭区瓶窑镇挂职锻炼6个月,所撰写的瓶窑镇企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得到镇、区两级领导的肯定。

葛凡——理学院推荐

葛凡老师从教二十七年,坚持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以其精湛的业务、严谨的作风和极具亲和力的“葛氏”微笑,赢得广大师生好评。课堂上,他是严师,认真负责。每次上课,他都会花许多心思去考虑如何让枯燥的理论“生动”起来,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每一节课;课堂下,他是兄长,倾听学生心声,为学生答疑解惑,亲切随和。他积极组织参加省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为大学物理教学及课程改革,学院新专业申报、建设,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在科研方面,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被评为全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管力明——新闻出版学院推荐

管力明老师参加工作以来,勤奋务实,开拓创新,始终把教学作为自己的核心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他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项教学成果在学校和省级评比中获奖。长期的学生工作经历,使他十分重视教书育人作用的发挥,坚持担任本科班班主任,并多次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印刷技能大赛等中获佳绩。他坚持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先后获得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和首届全国百名印刷科技创新标兵、浙江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薛凌云——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学院推荐

薛凌云老师任教以来,积极进取,关爱学生,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她先后承担过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主持及参与开发单片机等教学实验系统,指导多届毕业设计、工程训练、生产实习等,教学效果优良。她积极参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检测技术与传感器”两门省级精品课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和信息检测与处理、计算机技术(硬件)课程群及测控技术与仪器新专业建设。在科研方面,她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多项,部分已完成和在研项目的产品,已投入使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她还努力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组织相关教师探索“课程群建设”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结合点,为培养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努力。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