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08
    15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视听认知健康与智能影像分析评价》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盛锦华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专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子刊《PNAS Nexus》上发表题为”An imaging genetics network model for clinical score assessm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的论文,报告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研究上取得的重要进展。这也是计算机学院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取得的新突破。(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pnasnexus/pgaf234)目前全球有5,000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预计到2050年,AD患者将迅速增加至1.5亿以上。AD已成为全球老龄化社会的重大健康挑战,但因其病因复杂,科学界至今仍未破译AD发病的机制,目前尚无药可治。AD的早期诊断及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中国科协2022年发布十大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其中“如何早期诊断无症状期阿尔茨海默病”被列
  • 2025
    08
    05
    7月29日-8月1日,由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学会(MTT-S)主办的2025 IEEE MT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merical Electromagnetic and Multiphysics and Optimization for RF,Microwave and Terahertz Applications(NEMO 2025)在天津举行。该会议自2014年起已先后在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美国、法国及中国成功举办,是射频、微波及太赫兹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我校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叶子兴、李相儒分别作为第一作者的两篇论文入选了IEEE NEMO 2025会议学生论文竞赛,并在激烈的评选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Best Student Paper Award(Second Prize),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在三维集成微系统信号完整性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其中研究生叶子兴的获奖论文题目为:“A Multi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Modeling S-Parameters of Inte
  • 2025
    07
    22
    近日,机械工程学院能量俘获与智能感知课题组以“Direction-adaptive triboelectric-electromagnetic hybrid nanogenerator for harvesting omnidirectional breeze wind energy”为题在国际TOP期刊Nano Energy(IF=17.1)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机械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熊天源,通讯作者为我校徐振龙副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为了给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供电,用于微风能收集的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多模块集成的TENG仍然面临着发电效率低、启动风速高、风向适应性差等挑战。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具有低启动风速的方向自适应摩擦电-电磁复合发电机(DA-TEHG),用于捕获全向微风能。开发了一种新型夹心式拱形TENG单元,具有接触-滑动-分离(CSS)工作模式和上变频机制,其表面电荷密度在10 Hz激励下达到传统拱形TENG的308.34%。集成阿基米德螺旋叶片(ASB)和风向标的捕风机构,结合转矩
  • 2025
    07
    04
    7月3日,我校与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共建“之江出版研究院”签约仪式在杭州武林921数字文化产业园举行。校党委书记吴卿,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程为民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副校长李文钧、浙版集团副总编辑叶国斌共同签署共建“之江出版研究院”协议。杭电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韩建民介绍“之江出版研究院”发展设想。吴卿表示,双方共建“之江出版研究院”,是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服务出版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前瞻布局行业发展、推动学科创新的关键一步。合作的关键在于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及软硬件设施,打造多元内容承载与交互模式,全面提升内容生产能力,强化浙版集团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传播主流价值方面的引领作用。杭电将依托人工智能博士点建设,持续为浙版集团提供坚实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深化人才交流机制,共同为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程为民表示,杭电作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多学科交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在主题出版、融合出版及国际出版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双方合作基础深厚,此次共建旨在深化既往成果,整合学界与业界资源,实现优势互
  • 2025-08-09
    8月1日至3日,2025年华为终端硬件精英挑战赛全国总决赛在东莞松山湖三丫坡体育馆隆重举行。经过华中、华东、华南等六大赛区的激烈角逐,由杭电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领衔的“乌鸫社”战队从全国400余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在华为东莞松山湖欧洲小镇这一创新高地,团队与全国顶尖选手同台竞技,最终斩获硬件通用赛道全国亚军的殊荣。华为终端硬件精英挑战赛(Hardware Elite)是华为公司面向全国高校硬件/电子/射频等方向优秀学生的顶级赛事。本次大赛由华为终端BG与华为国内各研究所联合举办,分为硬件通用赛道(硬件/电子)和射频专业赛道两部分,旨在为全国高校精英学子提供展示创新才能、挑战技术极限的顶级舞台。挑战题目基于终端产品的通用硬件、电源或软硬件相结合进行设计,现场揭秘挑战题目,限时完成比赛。决赛题目涉及MCU、传感器数据处理、机械传动、LED光源、电源、电机控制与光路成像等技术领域,需要参赛选手对底软驱动和硬件电路进行故障排查调试与功能实现,全面考察参赛选手的硬件系统理解能力及实践操作水平。“乌鸫社”战队在8小时的极限挑战中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完成赛题解
  • 2025-08-08
    8月5日,2025HOME+国际服务设计大赛决赛在福建厦门圆满落幕。本届大赛由厦门市一颗种子家政人员关爱基金会与HOME+国际服务设计大赛组委会联合主办。大赛以“信”为核心主题,聚焦服务设计领域的新气象、新业态、新模式,涵盖技术服务、商业服务、社会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多个方向。参赛作品围绕“信”展开深度诠释与创新,有力拓展了服务设计的创新维度,丰富了其多元内涵,助推服务设计领域新发展。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球59所院校近300支学生团队踊跃参与。经过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初审筛选与终审淘汰),最终决出优胜者。我校取得历史性突破,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设计专业刘星等老师指导的三组作品成功入围全球院校组30强!入围作品包括: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作品《蔷薇公社——女性维修平台服务设计》、《更好 BetterMeno——围绝经期女性关怀服务设计》,工业设计本科生作品《“遛呗”综合代遛狗服务平台》。其中,2025级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团队打造的《蔷薇公社——女性维修平台服务设计》项目表现尤为突出,强势晋级大赛六强,获得现场决赛资格。决赛现场,来自清华大学、江南
  • 2025-07-22
    2025年7月18日至20日,第十四届浙江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暨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浙江赛区选拔赛在我校顺利举行。本届竞赛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共吸引了浙江省内54所高校的447支队伍、17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竞赛现场气氛热烈。经过激烈角逐,本届竞赛共产生一等奖45项、二等奖67项、三等奖111项。7月19日早上,第十四届浙江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李文钧致欢迎辞,他表示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已经成为面向自动化类专业的顶级赛事,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他强调,杭电始终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创新,并期待所有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在挑战中收获成长与快乐。赛会期间,我校党委书记吴卿来到竞赛场地与大赛专家组成员、参赛领队老师、参赛队员等进行技术交流,并慰问赛事工作人员和志愿者。7月20日中午,第十四届浙江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闭幕式圆满举行。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袁秀川致辞,她表示参赛选手们在赛道上的每一次迭代,都是在为明天攻克“卡脖子”难
  • 2025-07-14
    7月11日-7月13日,为期三天的 “农行杯”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圆满落幕。我校19支参赛队伍进入省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斩获9金10银的优异成绩!金奖项目数位列省属高校第三,创省赛历史最好成绩,连续三年刷新我校省赛历史纪录。我校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光磁科技——引领全球钕铁硼永磁扩散物光固新时代”项目“永磁之光——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产业化制备破局者”项目“永磁电机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重稀土固化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通信工程学院“杰芯微视——国产高精度半导体光学检测设备供应商”项目“火鉴——森林火灾“空-天-地”协同智能探测系统”项目、学工部“特工宇宙——领先级AI Agent开发平台与全链路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计算机学院“溅影华章——数字文博交互先行者”项目、管理学院“共富肉燕——带动侨乡特殊人群就业的“共富密码””项目和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农艺富民——“共富先行地”的数智农艺赋能者”项目荣获金奖!其中,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光磁科技——引领全球钕铁硼永磁扩散物光固新时代”项目和学工部“特工宇宙——领先级AI Agent开发平台与全链路解决方案供应商
  • 2025-07-03
    近日,由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青春助力共同富裕”2025年度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决赛落下帷幕。我校计算机学院团委书记吴雪燕、会计学院本科生张文玥获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叶文怡获二等奖。作品介绍一等奖《背包三件套,揭秘“浙”跨越山海的振兴密码》主讲人:吴雪燕微课简介:微课聚焦东西部协作政策,以主讲人对话浙江援派干部的经历为切口,通过分享挂职干部的“背包三件套”——安全帽、藏语书、氧气瓶,带领大家走进援派铁军在西部的生活,讲述浙江力量建功甘孜乡村振兴、推进西部共同富裕的奋斗故事,引导青年一代明白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为未来投身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埋下希望种子。《一块布、一方人、一座城》主讲人:张文玥微课简介:本微课以风靡全国的“马面裙”国潮现象为切入点,聚焦浙江嘉兴许村镇的华丽蜕变。通过 “一块布:文化赋能的产业新生”、“一方人:人才汇聚的澎湃动能”和 “一座城:科技驱动的时尚崛起”三个紧密相连的篇章,精彩呈现了许村镇如何以文化为根、人才为翼、科技为擎,实现从传统家纺基地到国潮时尚前沿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是“八八战略”生
  • 2025-06-03
    5月23日至26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数智新技艺”线下交流展示活动暨2025年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在珠海举办。作为教育部指导下的权威赛事,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已连续举办九届,是高校探索“数智赋能思政”的重要舞台。本次活动聚焦智能体AIGC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自主研发应用及创新创意方案四大类别,共有103所高校的203件作品参与展示,作品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覆盖思政智能体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多元场景,且大多已落地应用,成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鲜活样本”。我校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体项目《杭小易——一站式AI智能辅导员》荣获2025年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自主研发类评比一等奖(全国唯一);《范小教——开启AI助教新范式》荣获2025年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人工智能AIGC类评比二等奖。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主任、易班总裁朱明伦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参赛团队合影这是我校继2023年荣获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创新创意类评比一等奖(全国唯一)和2024年荣获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自主研发类评比一等奖(全国唯一)后,第三次在该项赛事中登顶,创造了连续三年全国第一的记录
  • 2025-05-27
    5月19日至24日,浙江省第15届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在金华永康成功举办。历经五天的比赛中,我校网球队运动员充分展现了杭电学子的卓越风采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一举斩获男子团体冠军、男单季军等多个奖项,成功打破浙江大学对男团冠军奖项近二十年的垄断,取得了杭电网球队建队以来的最佳成绩,创造了球队历史。在男子团体赛中,队员们敢打敢拼、稳扎稳打,凭借顽强的毅力和默契的配合,最终拿下冠军。小组赛遭遇35度高温天气,队员与对手一个球周旋31分钟,艰难拿下胜利。半决赛中遭遇实力强劲的浙江中医药大学,队员们经过激烈鏖战,艰难挺进决赛。决赛迎战从未战胜过的温州医科大学队,队员们丝毫没有退缩,一单侯智泽气势如虹,以凌厉的击球和出色的发挥为球队拿下团体赛首分,打破对手防线,二单汪乐其顶住压力,表现沉稳,成功再拿下一分,助力球队成功捧起队史首冠。在单打项目中,来自管理学院的侯智泽和自动化学院的汪乐其经过四轮的激战,双双挺进八强,其中侯智泽在32进16的比赛中,挽救对方两个赛点,最后逆转比赛。最终,侯智泽获得男子单打第三名,汪乐其获得第五名。本届比赛中,杭电网球队的卓越表现赢得了赛事组委会和兄弟院校的一致赞誉,球队
  • 2025-05-26
    5月23日至24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指导、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浙江省第五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温州医科大学圆满落幕。我校经济学院高茁宁团队(田穗、张辽、申琳)摘得新文科组特等奖,成功晋级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这是学校教学团队连续三届晋级国赛,并在新文科赛道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新工科、新文科、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协同并进的良好局面。同时,管理学院吕丽辉团队与李玲菲团队、自动化学院左燕团队、计算机学院傅婷婷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江涛团队、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法学院姜丽娜团队等荣获大赛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教育部直属的权威赛事,已成为检验高校教学创新水平的“试金石”。本届省赛以“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紧扣教育强国和高教强省建设目标,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经校赛选拔,全省62所本科院校的351个教学团队入围省赛,136个教学团队通过网络评审进入决赛,25个教学团队晋级国赛(包含浙江大学9个)。高茁宁团队立足《微观经济学》课程,充分发挥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教学创新,融
  • 2025-05-20
    5月18日,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承办的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本届比赛,全省共有103所高校,2057件作品申报主体赛省级复赛,71所高校的412件作品闯入决赛。我校最终斩获金奖5项、银奖17项(含信息工程学院3项)、铜奖16项(含信息工程学院5项),总获奖数量实现新突破,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并首捧“优胜杯”!其中,管理学院推报项目入围本届大赛优秀作品公开答辩展示(全省13件作品)。获奖项目一览表金奖团队风采推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作品名称:精工软创·基于精确数字孪生模型的轴孔装配工艺优化工业软件研发 领域类别:科技发明制作A类,机械与控制项目成员:曹艺哲、郁晨媛、李松航、虢襄、汪雨晴、王泽彬、朱涵韬、 胡新泓、赵管仲、赵泓源指导老师:钱佳慧、王毅刚指导老师所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推报学院:通信工程学院作品名称:智驭电网——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态势预测及风险预警系统领域类别:科技发明制作B类,信息技术项目成员:高东煜、傅允湛、赵天翔、任凡平、张力宁、胡浩宇、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为传承“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校训,弘扬“国家大事、千万尽力”的精神,总结办学治校经验、展现学校发展成就、涵养杭电文化精神,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营造浓厚热烈的校庆氛围,现面向全社会征集70周年校庆标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09月28日止。二、征集对象全体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关心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社会各界人士。三、征集类型校庆标识。应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与学校文化标识一脉相承、相互契合,具有电子信息特色高校辨识度,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成就与育人成效,彰显70周年校庆特色。应庄重大方、简洁明快、特色鲜明、易于识别,创意新颖、色彩鲜明、构图精美,便于校庆宣传、文创开发等各类延伸推广应用。四、应征要求(一)校庆标识(logo)设计方案提供纸质版A4规格彩色稿(注明CMYK色值、RGB色值),同时电子版设计方案应包括矢量图稿文件(AI或CDR设计源文件)和PNG/JPG文件格式图稿(分辨率600*600 dpi以上,文件不低于5M)可附相关场景或文创设计应用。(二)应征者需填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标识设计方案
    查看详情
  • 7月9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发布2025年“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剧目的通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艺术团留声剧社的剧目《永恒的筑梦先驱》入选。《永恒的筑梦先驱》:致敬科技先驱舞台剧《永恒的筑梦先驱》以我国无线电电子技术奠基人蒋葆增、“东风一号”全弹试验参与者周行权、著名科学家王祖耆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原型,讲述他们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胸怀家国、投身科研、艰苦创业、薪火相传的感人故事。从科研报国到筚路蓝缕建设高等学府,他们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和教育事业。“国家大事,千万尽力”不仅是蒋葆增弥留之际的嘱托,更是一代代校长共同坚守的信念。该剧弘扬了老一辈科学家淡泊名利、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范,激励新时代青年铭记校史、传承使命、勇担重任,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追梦前行。匠心创作:还原科学家报国初心杭电留声剧社成立于1994年,至今已有31年的历史, 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立较早的学生社团之一,总共排练出话剧100余出, 参与演出80余出,曾获“省级优秀社团”“校十佳社团”等荣誉。话剧《永恒的筑梦先驱》由校团委指导、校大学生艺术团留声剧社精心策划,青年师生共同打造,是学校践行“以文化人、以史育人”
    查看详情
  •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发布了2025 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8批特别资助人员名单,我校郑志文、汪勇等2名博士后荣获资助,这是我校自2019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以来首次获得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最高等级资助,是为激励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表现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实施的资助,资助标准为自然科学18万元/人,社会科学15万元/人。学校近年来高度重视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2024年开始实施师资博士后制度,持续加大博士后引育力度,以优质的科研平台、优异的学术环境、优质的配套服务为博士后提供最优的成长空间,推动博士后队伍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校出站博士后中有6人留校,占出站全职博士后总数的33%,已成为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储备来源。人物风采郑志文,2024年7月进入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为江劭玮研究员,研究方向聚焦物理先验引导的非视距态势感知,可在被遮挡情况下对墙后目标人物或场景进行观测。在站期间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一区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Human-Machine Systems》《Medica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