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新闻

GENERAL NEWS

2025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从烈日到暴雨,从“新人”到“返场”:杭电 268名志愿者续写杭州网球公开赛志愿故事
作者:杨伟婷 来源:团委 时间:2025-09-30

9月16日至23日,2025杭州网球公开赛在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举行。我校2名教师领队和268名学生志愿者以最具亲和力的微笑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全情服务于公开赛15个领域、20个岗位,累计服务时长达1.67万余小时,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为赛事的圆满举办贡献杭电青春力量。

9月19日、22日,杭州市体育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郑吉林,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主任陈碧红,校团委书记邹昕瑶分别前往场馆,看望慰问正在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和领队老师,并就大家的上岗体验、岗位配置等情况亲切交流,详细询问了志愿服务期间的见闻与感悟,鼓励同学们积极开拓视野,收获成长经验,高标准完成杭州网球公开赛志愿服务工作。

开赛的每一天,“小青荷”们整装待发,为赛事服务做好充分准备。在观众服务领域上,“小青荷”们早早地来到了各自的岗位。每一处转角、每一个路口、每一片赛场都能望见志愿者们整齐的服装、专注的神情和挺拔的身姿。一句句“您好”“欢迎您”,一张张亲和的笑颜,让观众宾至如归。在熙熙攘攘的观众入口处,他们是最贴心的向导;过道上,他们手举醒目的告示牌,为观众指引方向。每个观众入口处都位于裁判和发球视角的关键处,志愿者们需要当好赛时入口的“把关者”,防止观众走动对选手发挥的影响,也要关注领域内的观众行为。

“网球比赛是一项安静的比赛,我们的服务也需要做到亲和而‘润物无声’,”来自会计学院的沈向晨把守着人流量最大的西南口,“观众是在球员背后默默鼓掌的人,那我愿意做观众背后默默服务的人。我们不是赛事的主角,但我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168千米/时、192千米/时、224千米/时......球员每个挥拍的瞬间,速度都如同高铁穿梭在城市的脉络——场地服务领域的志愿也正是如此的分秒必争。烈日下的网球赛场上,他们挥汗如雨,为参赛球员准备降温冰毛巾和冰桶,随时补充网球。暴雨骤降时,“小青荷”们第一时间抓起拖把推车冲入场内,一道道荧光绿的忙碌身影穿梭在雨幕中与时间赛跑。在志愿者们争分夺秒地排水保畅后,赛场很快恢复了比赛状态,运动员们重返赛场。自动化学院2023级本科生金煜昕事后感慨道:“看着拖布划过之处留下一道干燥的痕迹,想到比赛就能尽快恢复,身上便又充满了力量。”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张秉扬同学从9月13日到23日,全程坚守在2025杭州网球公开赛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对此,他说:“我的任务不止于在岗服务,更是确保信息精准流转。难忘和老师一起加班加点核对次日排班表,也难忘日均1.5万步在各个服务点之间穿梭沟通。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当看到整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顺畅支撑起赛事每个环节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为巨大的成就感。这11天的投入,是我大学志愿生涯中一段无比珍贵的热血记忆。”

当风起时,唯有初心不变。服务本次赛事的268名志愿者中,31人曾参加2024杭州网球公开赛的志愿服务工作。选择在今年重返赛场服务,大家感慨颇丰。观众服务志愿者、人艺数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博菲,在“新人”们还在手忙脚乱时,她已熟练地整好队伍带领大家在馆内穿梭。时隔一年重新回到网球中心进行服务,她动情地说道:“看到今年赛事志愿者招募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志愿者回到‘小莲花’,不仅是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到新来的志愿者、助力本次赛事,也是希望这份志愿的感动可以被续写,继续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同样选择返场的还有来自计算机学院的吴欣悦。“今年是我参与ATP赛事志愿服务的第二年,负责在官方酒店岗位协助运动员登记入住与安排出行。赛场上的他们专注拼搏,生活中却又幽默风趣。每当协助他们完成入住、安排好出行后,听到那句轻快的‘See you’,都会让我感到满满的成就感——这或许正是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一句句‘xiexie’‘Thank you’在我们间流转,包裹着志愿精神的甜。”

“小青荷”的工作态度和表现也受到了外界的肯定,获杭州日报、都市日报等新闻媒体平台报道。“无志愿,不大学”,学校将持续做好志愿服务金名片,传递青年温度,展现青春风采,让志愿服务成为杭电学子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