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新闻
GENERAL NEWS
第八届“基本天文学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8月19日至23日在杭州淳安成功召开并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与卫星动力学、天体测量、行星、时间与频率四个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南京大学、浙江省天文学会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全国3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基本天文学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周济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天文处处长何成,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颜成钢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周济林在致辞中指出,基本天文学作为天文学乃至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石,致力于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测定天体运动与参数、探索地球自转规律,为认知宇宙结构、验证物理理论和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关键支撑。当前该学科正处于理论与技术协同突破的关键时期,我国在深空探测、时空基准等领域进展显著,但仍面临技术瓶颈与国际话语权不足等挑战,此次会议对梳理学科现状、规划发展方向和培育青年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何成在发言中提出四点发展建议:一是强化基础前沿与原始创新,持续加强对天体测量、时间频率、天体力学等核心方向的支持;二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重点支撑北斗导航、深空探测和高精度时空基准网建设;三是推动学科交叉与技术融合,加强与物理、信息科学等领域合作,推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天文中的应用;四是加强青年人才培养与创新生态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与科学普及。他表示基金委天文科学处将继续以支持基础研究、激励原始创新、培育科技人才为核心使命,持续优化项目资助与评审机制,为天文学研究提供坚实支撑。
颜成钢介绍了我校作为浙江省天文学会法人单位在天文学领域二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回顾了学校参与50米射电望远镜、“天籁”射电干涉阵列、“中国天眼”(FAST)等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并强调学校未来将重点布局“天文学+”交叉领域,推动天文学与物理、机械工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创新与协同发展,力争在深空探索、天文大数据等国家重大项目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基本天文学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与卫星动力学等四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系列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会议共安排了85场学术报告,涵盖天文参考系与相对论基本天文学、时间频率系统、天文地球动力学、太阳系天体测量与动力学、系外行星探测、人造天体动力学、基本天文学应用及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CSST)相关课题等八个主题。我校田海俊教授和硕士研究生陶沂希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高精度天体测量时代的恒星“蛇”研究》《基于宽距双星统计的极暗矮星系暗物质分布轮廓研究》的主题报告,展现学校在该领域的学术活力。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天文交叉创新领域已逐渐崭露头角。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推动基本天文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发展,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贡献更多杭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