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新闻
GENERAL NEWS
10月18日,首届中国图书馆发展论坛暨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报告发布会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委会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馆长、专家学者及相关从业人员,汇聚一堂,共襄盛举,共同见证图书馆行业发展的新里程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评价团队负责人宋艳辉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并主持会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伟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邱均平资深教授先后致开幕词和欢迎辞,对各位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论坛的战略背景和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思洛教授正式发布《中国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报告(2024)》并详细解读报告内容和研究成果(下方链接下载完整报告内容)。这份报告是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在已有评价报告体系基础上的重要延伸和创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评价团队参与联合完成。《报告》响应国家战略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方向、聚焦图书馆改革创新,从基础实力、网站影响力、新媒体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等五大维度出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影响力评价体系。本次评价对象涉及我国2820所普通高校图书馆(包括1275所本科院校图书馆以及1545所高职(专科)院校图书馆)、1980家公共图书馆和399家来自不同行业领域、具备特色资源的专业图书馆,面向三大类图书馆综合影响力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评价。从地区、院校类型、图书馆类别等多个维度共产生18个排行榜,包括中国本科院校图书馆影响力总排行榜、中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总排行榜、中国各类型专业图书馆影响力排行榜等,彰显“分类评价,同类比较”的原则。通过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图书馆影响力,为学界、业界、馆界以及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本报告充分把握新需求、新技术、新契机,推进理论创新和评价改革。目标独特,契合需求: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完善图书馆评价理论,引导图书馆建设,助力中国特色实践;聚焦网络,科学构建:针对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范围狭窄、评价指标单一、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构建“五维一体”的BWNSA评价模型,突出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可操作性、权威性、新颖性;价值共创,多方参与:建立多主体融合评价机制,营造开放创新、公正合理、健康协同的图书馆评价生态;慎选对象,优化分类:完善数据来源,公开透明评价过程,优化等级分类。数智赋能,精准评价:引入数智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进一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精确度,全面反映三大类型图书馆在数智时代的综合影响力。
本次评价充分结合社会反响、专家反馈、同行意见以及从业人员建议,在前一版本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现实需要,评价对象更加多样、评价体系更加完备、评价维度更加多元、评价过程更加重视用户体验。杨思洛教授强调,结果和报告的发布,为图书馆管理和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为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内图书馆发展和竞争提供有益参考、为其它类型影响力评价提供合理借鉴。是图书馆行业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图书馆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实践。对评价数据的深入解读,能够帮助各类型图书馆清晰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和布局,弥补自身短板,在多样化、差异化的竞争中打造自身特色优势提供参考。杨思洛教授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和拓展中国图书馆影响力评价研究,还将定期更新、逐年发布评价报告和相关研究内容,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图书馆现实需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国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院长邱均平资深教授为中国高影响力图书馆颁发荣誉证书。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徐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王东升、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郑小明、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馆员赵鸿玉、江苏农牧科技职业职业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栓栓等围绕各单位资源建设、服务效能、社会贡献等方面分享图书馆影响力提升宝贵经验。
在主旨报告环节,杭州图书馆馆长刘冬作题为“新媒体营销助力打造阅读推广新天地——杭州图书馆的新模式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黄贤金就“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探索”作了主题报告。武汉大学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总监刘霞就“面向管理信息化的机构知识库建设”发表了报告。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中国图书馆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得到众多领导、专家以及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关注和支持。与会专家、馆长和学者一致认为,图书馆影响力评价报告为图书馆的自我评估和改进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工具,有助于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在新时代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提供参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