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IMPORTANT NEWS

2025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校长陈积明调研学院、职能部门
作者:叶璟 来源:校长办公室 时间:2024-02-01

1月16日至30日,校长陈积明前往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等学院,以及人事处、科研处、人文社科处、军工处、产学研融合发展中心等部处调研,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学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并围绕“四大”建设、人才队伍、资源配置等专题与一线人员进行研讨交流。期间,副校长马国进、周青、颜成钢等陪同调研,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等参加调研。

聚焦“四大”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

在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等学院调研时,陈积明详细了解学院的发展情况,听取了学院负责人关于下一步建设规划的汇报。陈积明表示,在高教强省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各学院要有雄心壮志,要有清晰的发展规划,要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让“高原”海拔更高,“高峰”群峰耸立,要注重培育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四大”建设),通过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实现重大科技项目、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三大奖项有力增长。

陈积明来到管理学院、材环学院,和学院领导、骨干教师深入交流,他说,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根基,学科不在多、不在全,而在特、在精、在强,管理学科要依托产业背景,材料学科是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三大科创高地之一,都是需要“扎根”“立地”的学科,要引导教师团队投身产业,积极探索区域与高校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走特色发展之路。

获知地方研究院具体情况,陈积明表示,地方研究院是高校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形式,但要与学校科研工作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他鼓励学院把步子迈得再大一点,在地方研究院开展引人育人、专硕人才培养的试点,充分发挥地方研究院在合作行业头部企业、做精人才培养以及弥补学校科研空间不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科研处、人文社科处、军工处、产学研融合发展中心调研时,陈积明强调,职能部门要牢牢牵住有组织科研“牛鼻子”,在“大体系”中谋划好“小系统”,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指方向、明路径,以精细化服务赋能教师科研,形成学校—学院—教师联动协同的运行体系,使学校科技创新效能充分迸发。

人才是“第一资源”, 关注教师成长发展

每到一个学院,陈积明都耐心倾听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心声,围绕学校内涵式发展、科研成果产出、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激励、切实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幸福感等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

陈积明表示,人才始终是高校的“第一资源”,要围绕学科发展需要,引进、汇聚一批海内外学术科研骨干,优化学科人才梯度结构,开展国家领军人才重点培育计划,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其承担大项目、建设大平台,牵头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奖,要重视科研团队建设,要将团队建设成果作为高层次人才聘期考核的重要指标。

陈积明勉励青年教师工作者心无旁骛、潜心攀登。他说,青年教师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高度,学校发展需要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青年人,学校会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科研人才坐“冷板凳”不吃亏而且有收获,支持培育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国家级“四青人才”,把“起步助跑期”转化为“科研黄金期”。

在人事处调研时,陈积明强调,要梳理校内人事管理制度,不断进行人事制度的动态调整,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在人才引进上加强谋划,要讲“硬待遇”更要说清楚“软保障”,主动为人才搭建好的平台、团队和成长路径;优化职称评价标准,分“赛道”定“赛制”,引导教师主动契合学校发展所需,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合理配置资源,确保“效益最大化”

了解到学院普遍存在现有空间不足分散、部分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陈积明表示,学校会想方设法腾挪整合教学科研用房,制定一系列相应举措,但要真正“破局”“解题”,还是要学院发挥“能动性”,摸清家底,同时配合职能部门开展调研,共同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的可行性方案,要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支撑有发展潜力的大项目、大平台建设。学校资源有限,一定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要找准突破点,找到发力点,尽快冲破一些发展瓶颈,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显示度。

接下来,陈积明将进一步走访调研更多学院、部门与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