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MEDIA NEWS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陈婧 杨伟婷
“我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话也不标准,但我敢肯定:你们看到的余村,比我讲的余村还要好!”
1月15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主办的“改革先锋进校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场活动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鲍新民,和师生们分享了余村的“变身”故事,鼓励年轻人勇做伟大改革事业的接力者。
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会中,鲍新民从纪念大会见闻说起,穿插当年余村的艰难抉择、绿色转型、持续发展,最后以“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收尾,还原了当年的生动场景,也带来了对如今如诗如画的余村的描绘。
面对一组余村的对比照,鲍新民娓娓道来:余村曾有一段“黑历史”,那时候,开山炸死人、石头压伤人是常事;活着的人虽然赚了钱,却整天生活在石灰与烟雾中……当年的小学生这样在作文中描写家乡环境——“水泥厂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冒烟,就像两朵‘黑玫瑰’”。直到2005年4月,余村关闭全村所有矿山企业,停止“靠山吃山”做法,调整发展模式。
转折,发生在这一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得真及时!他一句话,就为余村发展定下调子,我们再也不必瞻前顾后了。”鲍新民翻出了当时的照片,激动地说:“他听我汇报了余村主动关停矿山的做法后,立即肯定道,‘你们下决心关掉矿山,这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此后,鲍新民自信多了。他带领全村百姓,一边悉心呵护绿水青山,提升村庄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一边兴办集体企业,鼓励村民开办竹凉席、转椅等家庭作坊。很快,勤劳的余村人走出迷茫,踏上了新的创业大道。
最后,鲍新民与大家共勉:“中国梦,伟大的梦,我们都要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带着乡音的朴实话语,感染了台下400余位下沙高教园区的师生。
就在上周,“改革先锋进校园”浙江工业大学专场活动中,温州民营企业家优秀代表南存辉以“专注坚守、创新发展”为主题,讲述了自己的追梦故事,一一解答小和山高教园区师生们的提问。
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40年,是民营企业家成长成熟的40年,也是南存辉个人创业生涯的40年。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走南闯北的温州人敏锐地发现了电器产品市场短缺的商机,“前店后厂”的低压电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南存辉在柳市镇街头摆起电器柜台,从低压电器最简单的按钮信号灯做起,开启创业之路。
摆摊修鞋体会到“诚信和质量”,摆柜台卖电器赚得创业“第一桶金”,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靠诚信作好“借”字文章,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大协作的模式……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南存辉的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用加法做强产业,用减法做大企业,一心一意创名牌,聚精会神做实业”,在智能电气、绿色能源、智能家居、工控与自动化、产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台上,南存辉激昂地说:“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我们的勇气与机遇是改革开放赋予的,我们的光荣与梦想也是改革开放赋予的。不忘初心,努力奋斗是我们对新时代最好的回应。”
“面对困难,如何迎难而上?”面对浙工大学生提问,南存辉作了精准的总结——要相信政策会越来越好,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相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始终“听中央的、看欧美的、干自己的”。他勉励青年学子练好内功、厚积薄发,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年轻人是否该创业?”在温州大学宣讲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南存辉的回答令在场大学生颇为振奋:“我不仅鼓励年轻人创业,也鼓励我的企业员工创业。在今后,可以通过与温大共建校企联合孵化器等方式,支持大学生创业。”
两位“改革先锋”除了走进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还在温州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分别进行了宣讲。在这四场宣讲会中,现场聆听的师生们备受鼓舞,他们说,“改革先锋”身上进取、担当、创新、奉献的品质值得每个青年人学习。作为在校大学生,要把这份精神滋养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力量和智慧,心怀梦想,奋力追梦。(2019年1月15日 浙江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