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MEDIA NEWS
这两天,一段送给大学新生的说唱MV在网上火了,引发很多网友关于大学生活的无尽回忆。
这个叫做“杭电迎新嘻哈”的网络作品,就是杭电辅导员马鹏宇和他的嘻哈小伙伴们倾情奉献给新生的礼物。
9月18日,正是杭电新生报到日,记者找到这个被称为“嘻哈小马哥”的年轻老师时,他正在离杭电下沙本部6.1公里的杭州汽车客运中心接新生。和MV中那个潮感十足的说唱歌手有所不同,马鹏宇对面看起来多了些朴实和敦厚,让人一看就很亲切。
“9月16日上线,开始时以每小时1万点击率的速度递增,后来就失控了,很多杭电校友给我打电话,祝贺我成了全国网红,还有人向我诉说在杭电时的美好生活。感觉突然间很多人的情怀被点燃了。”马鹏宇告诉记者。
“网红辅导员”主动出击
马鹏宇本科就读于杭电。从小就热爱嘻哈,进入大学时,嘻哈在中国还很小众。杭电历来有学生爱搞校园音乐的传统,再加上杭电长期形成的包容气质,马鹏宇和同学们把校园嘻哈搞得红火。
2011年,马鹏宇成为杭电辅导员,他接管了校艺术团的管理工作,担任总秘书长。在自身兴趣驱动下,校艺术团招了一批Rapper(说唱歌手),“杭电迎新嘻哈”中的嘻哈男孩——彭佳伟(现大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两人在学校各类文艺演出中频出嘻哈佳作。在学生中有着极高人气的“小马哥”也成了校园“网红辅导员”。
今年9月初,小马哥收到了校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布置的工作,结合校园微信公众号面向新生的“辅导员直播间”,用说唱视频的形式给新生做一个不一样的《入学须知》。时间紧任务急,一师一生花了一晚上写了脚本。“我是老杭电人,对学校的一切既很了解,又感情深厚,而且有学生工作经验,写起来得心应手。彭佳伟在歌词流畅度上把关。作品的出台水到渠成。”
校学工部部长钱波很关注“说唱”这种新颖的迎新方式,她对“入学须知”逐字把关,“不说大道理,一定要说到学生心坎里,学生想问想听的,都要在里面”。
“校园嘻哈”也是学校“软实力”
会计学院新生乔伊茗一说起“杭电迎新嘻哈”,就两眼放光。“之前《中国有嘻哈》大获成功,嘻哈深受95后、00后喜爱。杭电用说唱形式迎新,感觉很潮,似乎这样做的高校很少。”乔伊茗一看到MV就在朋友圈分享,收到了上其它大学的同学们的点赞,“工科学校有最地道的嘻哈,很幸福,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她很自豪。
2012年毕业的杭电校友翁永飞,现在银行系统工作。通过今天《都市快报》微信公号上的报道,他收听了MV,并在下方留言:作为毕业的杭电人看完慢慢都是回忆,希望母校越来越好。接受记者采访时,翁永飞感慨到,杭电校园人文氛围一直很好,出现正宗清新的“杭电迎新嘻哈”,自己一点也不意外,通过画面,感觉到学校变化好大,说唱和跳过画面的背后都是情怀,恨不得赶紧回去看看。
通过这种艺术演绎形式,杭电新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更高了,一位家长在朋友圈转了MV并写到:“昨天刚把儿子送入杭电,感觉氛围挺好的,大爱杭电,儿子加油。”还有家长说,辅导员嘎潮流啊,估计我儿子以你为傲。
“无论是打造辅导员直播间,还是制作‘校园嘻哈’,都是着眼于用新媒体手段走进受众心里,事实证明,这些新形式凝聚了所有杭电人,无论是新生还是校友,大家都感到了亲切感。这其实也是校园软实力的呈现。”钱波告诉记者。
走心“有营养”才是刷屏硬道理
“虽然没想到会这么火,但说唱的东西百分百正能量,对新生和老生都会有帮助,所以很自信。”现在已是管理学院学工办主任的马鹏宇说。
采访中发现,学生固然喜欢嘻哈中的明快节奏,但最有感觉的还是其中的“阳光长跑”“八个食堂”“校园咖啡馆”“图书馆刷二维码”“校园110”“寝室规约” “家乡特产”等走心元素,“说的是自己的生活,讲的是心里想说的话”。
据学生门反映,让嘻哈充满格调的还是诸如“都可以在杭电,开创你自己的天地”“ 永远都别忘记 自己曾许下的誓言 还有值得我们骄傲的杭电” “为了梦想冲刺 做出你的决定 Never ever ever never go back”等励志的话。
“我在和大学生们交流时,发现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正能量,只是现在的青年学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当找到合适的出口,他们往往表现出激情、奋斗、励志等精神意志。”杭电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海滨说。
钱波认为,“杭电迎新嘻哈”刷屏,最大的原因还是其中贯穿始终的温暖积极色调。“这再次证明了我们的判断,做好学生思政工作,一定要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新平台,多做走心‘有营养’的艺术作品,让思政工作活起来火起来。杭电需要一批像马鹏宇这样善用新媒体新平台走心传播正能量的网红辅导员。”(通讯员 叶璟 程振伟)2017年9月20日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