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新闻
GENERAL NEWS
当今社会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许多企业因招不到人才而苦恼,大批学生应找不到工作而抱怨.教育与就业究竟在何处脱臼,为了探求这个问题我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启航社会小分队7月份在杭州、上海等地做了一个调查和专访.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专访的总结,我们得出了大家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异同之处:
1>实践能力普遍偏低,校方应该着重培养.例如成功校友大安公司独立董事陈六一说:“现在大学生一踏入社会接触工作就显得眼高手低,而且他们自己的职业设想也经常和企业的安排发生冲突,与企业磨合适应周期显得过长.”很多成功校友也有类似的看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高校应该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具体的措施就是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开设实践课程.
2>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90%以上的人都认为在残酷的就业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先使自己生存下来,再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潜质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具体措施是高校可以多进行职场模拟和就业指导,以调整他们的求职心态和纠正他们对就业的误解.
3>成功=努力+机遇.九成以上的成功校友在谈及他们的成功经历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成功=努力+机遇.而很多大学生都过分依赖机遇而忽视自身努力,以致于当机遇真的来的时候也把握不住而徒留遗憾.我们认为可以请一些成功学讲师到学校举行讲座,多进行一些互动性的沟通,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成功观.
4>职业规划,遭遇尴尬.90%的成功校友没有作过职业规划,但他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做职业规划在但没必要过分详细,他们认为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难对自己作出合适而详实的规划,另外由于计划没有变化快,而大学生尚不具备从容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大学生只要有一个粗略的规划,然后广泛涉猎、多多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我们认为职业规划只是一种意识,只需要存于脑中,不断的暗示和提醒自己,就已经达到鞭策的目的了.建议高校开设职业规划这门课程,多和学生互动沟通、共同探讨.
5>专业对口是否重要,正反双方各执一词.34%的认为专业对口十分重要,他们认为如果不从事本专业的相关职业,那本科就白读了.40%的人认为专业对口无足轻重,只要自己有能力也一样能胜任许多工作.另外26%的人认为说不清.对此我们认为专业是否对口要看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和从事职业的特点,比如说从理工科转到经管类就比较容易,反之则比较困难,另外兴趣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高校可以多开设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任选课,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发现自身兴趣和挖掘自身潜力.
6>做事做人.老一辈校友如王建元陈六一等认为大学生应该首先学会做人然后去学做事.他们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格,才能以德服人,谋求更大的发展.而年轻一辈的校友如叶伟众田淮怀勇等认为大学生应该先具备做事的能力,才能谋的一份职业,因为现在的中小企业大多急功近利,希望招来的大学生能够立即解决实际问题.而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最好在做事的过程中慢慢学习做人.我们认为做事做人双管齐下,做事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人是为了提升人格魅力,而这两点正是教育的目的和社会的需要.高校可以两课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育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其实,教育与就业脱臼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这次调查只是对高校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整个社会都争当名医,探求接骨新方,才能解决脱臼这一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