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新闻
GENERAL NEWS
在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当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践小分队,通过积极走访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并深入寻常百姓家中,调查西塘镇网络发展现状。获得大量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在采访当中,我们了解到西塘镇网络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四个鲜明的特点:
(一)农村硬件设备缺乏,具数据显示在普通农民当中,电脑拥有率不超过5%,仅有少数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农民才能购置电脑。多数村民对电脑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书本阶段,而在这5%当中,有机会接触网络的比例则更低,据我们分析起主要原因有两条:
(1)网络设施的不完善,多数上网的村民还停留拨号上网的阶段,宽带这一现代化的手段尚未延伸到西塘这个历史古镇。
(2)村民自身对网络的了解程度还太低,换句话说,村民自身还不清楚网络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在意识上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他们使用网的热情。当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网络这一充满活力的新新事物正在逐渐的进驻这一古镇,据调查,以有90%以上的村委会购置了电脑,在县政府,我们也看到政府工作人员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并掌握了一定的网络使用技巧。虽然这离办公信息化的这个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这一良好的开端已使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
(二)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据西塘镇各村村民的信息来源,多是政府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的推荐介绍,农业生产的自主性意识较差,在选择生产品种的同时又多体现出较强的盲目性,跟风现象严重,而这样做自然会较大的提高生产风险性,在销售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途径,无法及时的获取买方的信息常常导致销售状况不尽如人意,在经济上以蒙受损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应着力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增强他们在农业生产当中的主动性,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应转变工作思想由管理性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农民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保证农民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市场科技信息。
(三)农基站信息化程度不适合现代化要求,在采访当中我们了解到农基站这一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民的生产活动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做为政府管理与农民生产之间的桥梁在现有条件下农基站是不可获缺的,但是我们发现,各级农机站的信息来源是上一级农业主管部门,信息的传递仍然连用传统的广播黑板小报等途径,其效率的低下是显而易见的,在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这种古老的传播方式显然已不再适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四)农村信息化教育已经起步,在调查当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西塘镇信息化教育已经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以西塘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这个省级示范学校为依托,面向不同层次的电脑培训已经在西塘这个古镇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同时,我们的社会实践得到了镇政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的积极态度更让我们对西塘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塘这个古色古香的历史名城,将插上现代化的翅膀,尽情遨游于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