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MEDIA NEWS
20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8个高校新专业就业解读
作者: 来源:未知 时间:2004-06-12
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6日电 人才市场上,哪些专业人才缺乏,哪些专业人才过剩,现在高校对这些问题是越来越关心了。而专业是不是就业的热门,报考的学生最为看重。所以,每年高校新增专业围着就业转成了不争的事实。真有点就业决定专业,需求便是市场的味道。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了今年我省高校新增的近100个专业。高校为什么新增这些专业?新增专业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就业前景?眼下的热门四年后还会是热门吗?这几天,本报记者对我省众多高校、省市人才市场进行了相关采访。 新增专业,热门为主 记者打开近几年我省新增专业的目录发现,大部分为信息类、高新技术类专业。据悉,这是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高校加快了对熟悉世贸规则、了解国际惯例、精通外语的高层次金融、外贸、信息、法律等方面人才的培养。据统计,在浙江普通高校中,目前,信息类本、专科专业点就有300个,其中22所本科高校有17所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建校4年多的浙大城市学院,其现有的32个专业全部是依托母校浙大开设的热门专业,而且都是近几年来城市新兴行业,如英语、土木、信息工程、机械、金融等,不仅是人才市场的热点,也是该校就业的热点,据悉,去年该校首批学生毕业就业率就高达93%。 这一点,研究型的浙大也在所难免。今年,浙大又新增了5个专业,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媒体技术都是在我省首次露面,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并不是眼下最为热门的,但随着企业的越来越规范,该专业就业前景长线看好。社会对此类人才的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大学等几所名校开设这样的专业。 有关人士表示,高校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故针对目前市场缺乏而又迫切需要的人才设置相关专业进行培养。 新兴行业,增补及时 “现在物流人才很缺,学生就业前景很好,我们就设了这个专业。”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务处的蒋老师开门见山地说。为了增设物流管理,该校在之前做了10多次的就业市场调研。除了到浙江已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学习经验外,还曾到复旦大学和西安交大等外地名校取经。 据了解,随着国外的很多跨国大企业进入内地,物流人才日渐短缺。如今,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因此,最近几年,全省各地的高校纷纷增设物流管理专业。去年,浙大、宁波大学新增了该专业,今年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商学院又相继新增此专业。 今年我省高校新增的近100个本科专业中,新增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指向城市新兴行业的专门人才,如国际经济与贸易、通信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车辆工程、城市管理等。近几年已频频在高校新增专业榜上露面的电子商务,也是近几年的新兴行业。去年我省就有浙师大、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等5所高校新增该专业,今年浙江海洋学院等学院也将此专业崭新推出。 冷门专业,逐渐缩减 市场有冷热,专业也有新旧。据了解,高校在不断新增专业的同时,一批就业形势不好,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传统专业、长线专业开始在我省的高校里悄然隐退。 “现在我们新设的这几个专业都是比较紧俏的学科,像市场营销,社会的需求依旧很旺盛。我们要求学科的毕业就业率在90%以上,达不到目标的学科就要被停招。"浙江万里学院的教务长王刚这样告诉记者。 “对一些冷门专业,我们通常采取适当控制招生数的方法,进行调整。”杭州商学院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校内开设了第二专业,给相对冷门专业的学生选修第二专业的机会,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门路。 据了解,首次获得自主调整本科专业设置试点权的浙大,去年将7个原有专业整合为5个新专业,图书馆学、档案学两个专业整合调整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港航及海岸工程、水文与水资源两专业整合为水资源 与海洋工程专业。同时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增设了工业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和物流管理等3个新专业,这样的力度是历年高校的学科专业调整中从未有过的。另外,如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台州学院等5所高校的农田水利工程等10个专业也从去年开始停招。而在前年,我省有7所高校共调整了15个专业,撤销了10个专业。 有关专家表示,高校专业设置做出调整,目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同时使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与浙江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张云山 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