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信昌 通讯员 叶璟)国内高校教师职称晋升,主要依据科研成果和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最近开了一个先例,学校计算机学院刘春英老师,因为课上得好,带学生多次参加竞赛成绩出色,被学校破格晋升为教授。

把更多时间花在学生身上

  刘春英老师,今年41岁。昨天我们去学校采访他,刘老师表现非常低调,他说:“2008年评上副教授后,一直没有申报教授职务,看到评审条件,就打退堂鼓了。我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也没有科研成果。十多年来,我的工作时间,基本都花在上课和带学生参加ACM竞赛上。”

  不过,刘老师遇到了新的机会。浙江省在2014年出台规定,高校可以自主聘任教授。之后,杭电出台了相关规定,教授搞科研,或者教书教得好,都可以被聘任为教授。刘春英虽然核心期刊论文和省部级教改项目没有达到规定指标,但凭借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3次(排名第一)、教学能力突出等一系列条件,他破格被聘为教授。

  刘老师说,以前老师为了评教授,都是一心写论文搞科研,精力花费很多,对教学的关注会减少,最终吃亏的其实是学生。现在评选制度的变革,有利于老师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

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

  刘春英老师带学生参加的ACM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这是世界上顶尖的大学生国际级计算机类赛事,被誉为“计算机领域奥林匹克竞赛”,ACM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宣传中,都说这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参加的比赛。刘老师说,ACM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在高中阶段被称为信息学竞赛,实质都是编程序。

  昨天,刘老师在他平时带学生最多的教室,介绍他和ACM的故事。

  这间六七十平方的教室,放着一排电脑,桌上摊开着很多参考书。墙上写着“创造,一切皆有可能!”的标语。桌子上还有一大摞奖牌,共有38个,这是去年学生得来的奖牌。更多奖牌,放在储藏室。

  刘春英说,29岁那年,学院领导让他去当ACM竞赛集训队的教练,从那时候开始,他的生活就和ACM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基本上每年暑假都在学校里指导学生,双休日也不休息,和学生在一起。因为平时同学们都要正常上课,竞赛辅导就只能放在周末,暑假更是集中学习的好机会,要专心搞辅导,准备参赛。”

  10多年前,刘春英带队第一次参赛,在当时的编程圈子里,刘春英和杭电集训队只能算是“入门”级;现在,他已经带着团队3次闯入ACM竞赛全球总决赛,与“985”高校的编程高手,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名校学子同场竞技,并获得最快解题奖等在内多个奖项。

3月快报请刘老师为中学生开公开课

  因为各类优异的竞赛成绩,刘春英和他的学生“名声在外”。熟悉ACM竞赛的IT企业HR和老总们都会格外关注他的学生。去年刘春英的一个学生被人人网看中,开出了该公司本科生起薪的最高价,年薪19万。

  刘老师的电脑中有一张照片一直作为桌面背景存放着,照片里有23张笑脸。这是刘春英带领集训队参加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时,和23位爱徒的亲密合影。现在,这23人中80%供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其中1人在谷歌,2人进入微软,5人进入百度。

  新高考形势下,学生对自己的大学专业需要提前了解。受快报邀请,刘老师将在今年3月,给热爱计算机编程的中学生上一堂公开课。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IT行业,介绍计算机编程。欢迎有兴趣的读者报名,具体信息请留意都市快报官方微信,届时我们会开出报名通道。

2016年1月21日都市快报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