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杭州讯(记者严红枫 通讯员叶璟)刚刚过了不惑之年的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后简称ACM 竞赛)“金牌教头”刘春英评上教授了,这个消息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里不胫而走。
十多年前,29岁的刘春英,刚留校工作两年,年纪轻轻,踏实肯干,学院领导就是看中他身上的这些优点,嘱咐他去执教刚成立不久的ACM竞赛集训队。这些年,刘春英就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其中。“金牌教头”的名气在圈内很受学生的追捧和同行的认可,可与“教头”一字之差的“教授”二字却是他不太敢想的梦,因为除了教学和学科竞赛,刘春英没有太突出的科研业绩和标志性成果,正如他所说:“十年多了,我现在只能做也只会做就是教书和ACM竞赛了。”
但是今年,他的“教授”梦圆了。
刘老师的十多年,只专注做了一件事
见到刘春英是在竞赛集训队的教室里,这里既是培训课堂也是刘老师的办公室,只要人在学校,他都会呆在这里指导学生,或者为那些慕名而来的同学答疑解难,交流谈心。十多年前,刘春英带队参加了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在当时的编程圈子里,刘春英和杭电集训队只能算是“入门”级;如今,他已经带着团队3次闯入ACM竞赛全球总决赛,与“985”、“211”高校的编程高手,还有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国的名校学子同场竞技,并获得最快解题奖等在内多个奖项,创造了杭电ACM竞赛的无数个第一。
因为各类优异的竞赛成绩,刘春英和他的学生早就“名声在外”。
刘春英的学生在招聘季里都是职场的“香饽饽”,那些熟悉ACM竞赛的企业HR甚至老总们都会格外关注他的学生。去年刘春英的一个学生被人人网看中,开出了该公司本科生起薪的新记录——年薪19万。他的电脑中有一张照片一直作为桌面背景放存着,这是刘春英带领集训队参加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时,和23位爱徒的亲密合影。现在,这23人中80%供职于世界五百强企业,其中1人在谷歌,2人进入微软,5人进入百度。
刘老师的晋升“困局”:教学投入多了,科研成果少了
但作为高校教师,刘春英是有遗憾的。2008年评上副教授后,他一直没有申报教授职务。“按照原来的职务评聘体系,我连申报教授的基本资格都不具备,因为论文、科研成果确实太少了。”刘春英说。也总有年长的老师和同事提醒他,科研不能放弃,这关系着未来的个人发展,他也试着去做了一些调整,但刘春英坦言:“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一天总共24小时,想要很好地兼顾教学和科研真的很难,总是要有取舍的。”
这些年,时间都去哪儿了?熟悉刘春英的人,都知道,他真的很忙,没有什么节假日,更别说寒暑假了。平日里,他忙着上课和给学生培训,几乎每个双休日他不是带队打比赛,就是监督学生训练;学校的月赛、季赛,寒暑假的集训,全国五个赛区、国际总决赛的集训把他的时间占得满满的。
刘春英还牵头搭建了杭电ACM在线测试系统网站(http://acm.hdu.edu.cn/),目前该网站已成为全国使用量最多、年提交量第一的ACM网站,超过了北大、浙大等名校。而作为管理员,多年来网站的维护和改进工作都是他一人承担。
除了辅导学生学科竞赛,刘春英在教学上也是很投入的,他的课程是学生们争抢的“明星课程”,他的即时通讯工具是收费的,因为加他的学生太多了;他的邮箱每天是爆满的,塞满了学生们发来咨询的问题,他常常一一回复邮件到12点之后。
刘春英坦言,在这样的工作日程安排下,他确实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地去做科研或者从事社会服务的工作,更别说发表高水平论文和做出标志性成果了。这些年也曾动过申报职称的心思,但看到评审条件,就打退堂鼓了。“科研、论文积累的不如其他老师多,确实成为了职称评审上的障碍。”刘春英说。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为教师搭建职称上升的完整通道
像刘春英这样,一心扑在教学和学生培养上却没有太多科研成果的老师,在原有的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中,并没有优势,甚至可以说处于劣势。
但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发生了变化。2014年根据教育厅出台的规定,浙江高校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自主权下放,实行自定标准、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主评聘、自主发证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立即着手研究相关制度,改革评聘规定,制定并出台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试行)》。将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实行分类评审,分为教学研究并重型、科研为主型、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教学科研(国防军工)型,其中教学为主型为那些长期从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工作,并在教书育人、人才培养和教学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师提供了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通道。同时学校还制定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破格基本标准,满足条件的老师可以进入破格评审的范围。
虽然核心期刊论文和省部级教改项目没有达到规定指标,但刘春英还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参评了教学为主型教授的评聘,凭借作为主要指导教师或者主教练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学科竞赛一等奖3次(排名第一)等一系列条件,破格成为教授,这个结果让他欣喜不已。
“我们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全面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几手抓,几手硬。但我们也要为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做出了优秀成果的老师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上升的通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事处处长邵根富表示:“教师本来就应该实行分类管理,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目标不一样,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实行‘一刀切’,既不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也不能让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学校做出最大贡献。”
邵根富同时表示,在此次出台的评聘办法,每一项都有政策基础、明确依据和具体的量化指标。“比如在教学为主型教授评聘中,其依据主要参照教学质量、教材编写、教学成果、教改教研论文等与教学工作紧密相关的指标。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业绩破格基本标准就更加严格了,评聘出来的老师一定是在这一领域有突出的成果。这些政策的出台也释放着信息,学校鼓励术业有专攻,鼓励教师走专业化发展方向,无论是专注教学还是专注科研,或者努力投身社会服务,都有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完整、顺畅通道。”邵根富说。
刘春英破格评上教授的消息,在杭电的年轻教师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理学院的毛老师说:“青年教师一进入高校,就备受压力,教学科研样样不能落下,能成为多面手固然很好,但还是觉得被绑住了手脚。这次改革,确实让我们有机会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