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0月29日电(朱晶晶 实习生彭艳)23日,为期5天的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浙江高校行活动落下帷幕。活动期间,全国20余家媒体参观了浙江省内五所高校。
本次活动主题为“传承?特色?融合”,旨在挖掘浙江高等教育的文化内涵,展示浙江高等院校的崭新面貌。在最后两天行程中,媒体参观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这所高校在教育理念上注重实践与创新。
科技引领,造福医患。近年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为代表的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招牌”效应显现。在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推动下,学校实现了许多“突破”。在参观中,生仪学院徐铭恩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截由3D打印机制作的“颈椎”,“材料为尼龙。在医学上,原本通过仪器定位手术,将来可通过订制的‘个性化器官’实体定位,医生还能在这上面试诊。”徐铭恩说。他带领的8位团队成员为此日夜忙碌。在自动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合作下,生物3D打印技术的几个专项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像细胞打印技术。目前,生物3D打印技术在我国医学临床上已能应用,也是广大患者的福音。
徐铭恩教授为媒体讲述生物3D打印技术
实践为先,创新发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近五年来,杭电的学生在大型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国际国家级奖项240余项,学生代表队连续三次成功进入ACM全球总决赛,并获总决赛UPE单项奖等等,此类奖项不胜枚举。在现场我们也参观了学生的作品演示,像是智能机器人、高压脉冲电场非热灭菌仪等等,现场有部分发明已经在企业投入使用,这都是学生将自己的创意与自身所学相结合,动手实践的结果。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2015年10月29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