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6年高校辅导员,他退休为啥学生都舍不得?
学生们称他“严父”、“精神上的依赖者”
他的墙上有张特殊签到表,遭遇家庭变故、沉溺网络的学生,每周都要来签到
(本报记者 高逸平 通讯员 叶璟 文/摄)辅导员,高校里地位不高的教师岗位。可是,他却做了26年,还乐在其中。“学生毕业后,印象最深的,一定是辅导员。这是其他所有岗位,都得不到的快乐。”
  前天,他退休了。60岁,已白发满头。满堂300名学生,为他举行欢送会。“严父”、“亲人”、“精神上的依赖者”……学生这么形容他。
他叫孙小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学院的辅导员。
 
学生眼中“可恨”的辅导员
  “年纪花甲的孙老师,家住杭州市区,距工作地点1个多小时的车程,却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第一个到办公室,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长者,语言极其严厉,内心却充满关爱。”学生吕耀来,在国家优秀辅导员的推荐表中,这么描述孙小平。
  其实,“可恨”,才是吕耀来眼中最初的孙小平。每天早晨7点,孙小平总会准时地出现在男寝室门口,硬生生地“敲”醒每个尚在被窝里做美梦的学生。晚上,他还是会出现在寝室,“把我们从宿舍里赶出去,参加晚自习,就怕我们打游戏。”
  现在,他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孙小平。“其实,被管着唠叨着,是种幸福。”
  小蓉,一直耿耿于怀孙小平的那个拒绝。“去年,我还追问孙老师,当初为什么不让我当班长。”
她是1998级的学生,在同学中颇有号召力。可是,她这名票选的班长,却被孙小平否定。“孙老师说我太过莽撞,应该再沉淀下来。我当时很不明白。”现在回想,她说,“拒绝恰是对我的爱。”每次在快出事前,那个伸手拉她回来的人,一定是孙小平。现在,小蓉很成功,是家跨国IT企业杭州分公司的资深总监。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杭电1教101,是孙小平的办公室。墙上,有一张特殊的签到表。上面的28位学生,每周都得来签名。
  借此机会,孙小平会一一与他们聊天。他们,或是有心理问题,或是遭家庭变故,或是沉溺网游。“我不会放弃每一个人。”孙小平说。即便,有学生自我放弃,并不是每周都来。
  1987年,孙小平开始兼职做辅导员。当时,他的主职是实验室主任。之后,他放弃实验室主任,专职做了辅导员。总有人这样问他:“为什么放弃前途可观的实验室主任,却一辈子甘做地位不高的辅导员?”
  对此,他会感到无措。他从没想过原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们身上有种责任,家长托付的责任。”他坦言。他见过家长无助的眼神,甚至看到家长不顾膝下黄金,只为学校再给孩子一个机会。
  “对于学校3万学生来说,这个孩子只是默默无闻的一个人。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却是百分之百。”每天,孙小平都得对300多个百分之百负责。
  “他们当时会恨我,毕业后,一定会感谢我。”正是这样的自信,带给他无比的满足。
  “孩子们毕业,印象最深的,肯定是辅导员。同学聚会,其他老师可以不到,辅导员一定要到。”孙小平笑着说,“这是其他岗位得不到的快乐,这就是成功的快乐。”2013年11月29日今日早报http://jrzb.zjol.com.cn/html/2013-11/29/content_2436353.htm?div=-1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