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晓莹 本报通讯员 叶璟)26个春夏秋冬,他陪伴3000多名学子走过大学的青春岁月,却付出了自己永不复回的青春。
孙小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一名普通的辅导员。在他26年的辅导员生涯里充满着爱与被爱的感动。两天前,他退休了,学校为他开了一个辅导员沙龙,很多毕业后的学生赶回母校欢送他。
人物介绍:
孙小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辅导员,1987年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0强。在这个平凡岗位上,他坚守了26年,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操劳着,奔走着,把无限的热情和无私的热爱倾注到每一位同学身上。
从“孙大哥”到“孙爸爸”,桃李满天下
“孙老师,您还记得我们吗?”
“记得,你是孙卓谦,你是祝丽蓉。”
一束大鲜花,两个热烈的拥抱,两名毕业多年的学生向孙小平深深鞠躬。此时,坐在舞台下面,年近六十鹤发银丝的孙小平已潸然泪下,上百名师生用如潮的掌声表达敬意。
祝丽蓉是孙小平带过的98级学生,当得知孙小平要退休了,专门从外地赶到活动现场。“孙老师对我们就像父亲一样,私下里很多同学都叫他‘孙爸爸’。尽管已经毕业多年,但是我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他为学生操劳了一辈子,现在终于可以休息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精英ACM程序设计竞赛的“金牌教练”刘春英是孙小平带过的93级学生,他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特别愿意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刘春英当年是班长,每天寝室查房时,他总能在现场看到孙小平的身影。他感慨地说:“尽管那时孙老师比我们大二十几岁,可他就像一位父亲级的大哥哥。”
孙小平“弟子”三千,“高徒”很多,搜狐公司副总裁、畅游公司首席执行官王滔就是他的学生,其中还有一部分就职于百度、阿里巴巴、网易等知名IT企业的网络精英。
他所带的学生从“60后”、“70后”、“80后”到“90后”,孙小平的身份定位也从“哥哥”到“爸爸”不断升级,可有一点始终不变,他永远是学生眼中最贴心的人。
一本签到日志,与学生筑起桥梁
孙小平的办公桌旁挂着本签到本,这本本子专门为特别学生准备,这些学生每周都要到孙小平的办公室一趟,只要一周下来学习生活有序进行,那么就签个到,反正,没有签到就表示出现状况。
为什么要设立签到制度,孙小平说,每一届他要带至少300名大学生,而每个班级都有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存在误区的孩子,害怕自己兼顾不全,他就通过签到本来和学生建立交流的桥梁。
“前面这一届中就有28名学生每周都要来签到。”孙小平说,这个签到制度是和学生开会讨论最后决定设立的,前来签到的学生都是自愿参加的,但是一旦加入的人就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始有终。
孙小平说:“如果有学生没来签到了,那么,我就知道这名学生出现问题了,我就会马上和他联系并交流。在谈话结束后,我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尽量帮助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孙小平很欣慰,他把一些学生从悬崖边缘拉回来,但让他最痛心的是那些回不来的学生。
“几年前,有个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最后退学。”孙小平说,对于这个学生,他花了很多时间疏导,并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各种方法用上,但没有效果。
孙小平坦言,他把辅导员当成了终身职业,因为辅导员直接面对的是人生观与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学生,责任重大,但只要工作做到位、做扎实了,学生出问题的几率可以减少很多。所以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学生宿舍,早上叫学生起床,晚上宿舍检查学生就寝。
“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互相了解,取得信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原则。”“孙小平说,学生非常信任他,有事总是第一时间找到他,他有时可能比学生父母更早知道情况。
不管花多少时间,做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孙小平在辅导员岗位一做就是26年,难道他不会觉得乏味吗?
“这么多年来,从没感觉乏味,跟学生聊天是一种享受。”孙小平笑着说,别看学生年轻,和他们在一起,还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感觉很充实,很满足。
在孙小平办公室,经常有学生敲门进来找他,他总是能清楚地叫出这些学生的名字和了解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要带好几百号学生,一个月内要叫出他们所有的名字,这很考验记忆里,但只要有心,都能记得很清楚。”
在沙龙结束的时候,孙小平手里紧紧握着一叠明信片,这些都是现在的在校生送给他的礼物。在孙小平的家里,有上千张贺卡,都是学生送的。他说,最多时一年能收到一百多张。
谈起孙小平的家庭,他时常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家里一切都好,夫人是学校的校医,现在也已经退休了,很幸福。工作是很累的,身体是很好的。对于孩子,要求就是做实实在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2013年11月29日钱江晚报http://qjwb.zjol.com.cn/html/2013-11/29/content_2435820.htm?div=-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