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虞9月6日电 上虞脑瘫女孩范珊珊终于跨入大学门槛。今天上午,在妈妈、外婆的陪同下,她来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到。
两腿无法行走,双手不灵活……脑瘫让珊珊成为一名残疾人。在命运面前,这个残疾女孩没有低头。她主动要求上学,复读一年后,终于在今年高考中考出596分的好成绩。然而在实际问题面前,她不得不面对另一种现实。
今年20岁的范珊珊,出生在上虞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银行职员,母亲是小学老师。珊珊出生时就查出了脑瘫,四肢除了右手是正常的,两腿绵绵无力,左手拳头紧握,怎么也不能放松。在漫长的治疗和训练过程中,她先后动了两次手术,留下了7处刀疤和累累伤痕。
幸运的是,脑瘫没有影响珊珊的智力。从小,珊珊就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认过的字,她过目不忘,讲过的故事,她能清楚地复述。
到了上学年龄,珊珊主动提出要读书,那时,父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连坐都坐不稳,别人碰一下就会跌倒,怎么去上学?”范爸爸说,拗不过女儿的意愿,把她送进了小学。
小学毕业后,珊珊很争气地考入东关街道竺可桢中学,之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上虞中学;高中3年,珊珊是学校的尖子生。她自强不息、刻苦求学的故事,在上虞人尽皆知,2008年,她被授予“感动上虞——十大道德模范”称号。
师生们的关爱,成就了范珊珊的大学梦。
“上小学时,因为个头矮,学校专门锯短了桌脚;因为不能坐稳,学校专门为她提供了一把椅子。”范爸爸说,这些年来他们全家都非常感激老师和同学对女儿的关照。对珊珊来说,最难以启齿的就是上厕所。不过从小学开始,她所在的班级就成立学雷锋小组,同学们轮流背着她上厕所。
珊珊自己也特别努力。手不灵活,她就咬牙练字,手指上很快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变成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初二时,珊珊已可以运笔自如,尽管速度上还是比其他同学慢了半拍。
转眼到了报考重点高中的时候。此前,由于机房与教室离得远,为了少给同学添麻烦,珊珊很少上计算机课。结果初三下学期,班上同学利用休息日,主动帮她补课,几个月时间就补上了3年的计算机课程,使她顺利通过计算机考级。
然而,命运给她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去年高考,由于文综考试题量很大,她考到一半体力不支。最终,去年她高考总分547分,刚上二本线。曾有亲友劝珊珊随便读所大学算了,可她执意复读一年,今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珊珊取得了596分的好成绩,超过文科一本线25分。
7月22日,范珊珊如愿收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可接下来的一个个问题却让人煞费脑筋。珊珊生活不能自理,如何在学校读书、生活?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背着她上下学,现在要去杭州读书,如何照料她的生活成了一大难题。”范爸爸对记者说。
未来的大学是什么样的?珊珊很好奇。前几天,在妈妈的陪同下,她来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环境很好,接待我们的老师也很热心。”但在新学校,小姑娘却很难高兴起来。“因为宿舍在高层,上下楼不方便。”
了解到她的实际困难后,学校专门为她安排了一间一楼的单人宿舍。“可以放两张床,以后照顾珊珊就方便了。”宿舍问题是解决了,但谁去陪女儿读书又成了一道难题。“妈妈离退休还有两年,要她陪读显然不现实;让外婆陪读吧,年纪又太大,大家都不放心。”珊珊考虑得十分仔细。
“实在没有办法,只得让她妈妈请假,以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珊珊的爸爸说。
亲爱的读者,希望你伸出援助之手;你有什么好点子,也请你帮忙出出主意,一起来帮帮这个坚强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