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成长为一家门店管理人员,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90天。7月18日,9名被称为“未来之星”的年轻人,从福州团市委青农部部长肖善颖手中接过未来之星店长资格证书和每人8万元的未来之星贷款。
2009年3月,福州团市委联合多家民营企业推出“未来之星”等青年创业项目,首次以“就业+创业”模式服务高校毕业生。据悉,由团市委和企业担保,每个青年最高可获10万元创业贷款。
“未来之星”炼成记 培训——90天 从基层做起 尝试每一个岗位
据未来之星项目负责人小曾介绍,大学生通过简历筛选和面试后,需要在基层进行3天磨炼,参与一线工作,能坚持下来的就正式进入企业,开始为期90天的就业前学习培训。
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由培训导师进行每班15个人的理论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由优秀的企业中层及资深训练员现场示范操作培训。
前45天安排训练员带训:每两人配一个训练员,教他们基本操作。
小曾介绍,培训的前几天,学员们都要跟着训练员认识企业的每一种产品,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流程。
接着,他们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开始学习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从原料的选择、腌制,一直到成品的包装、销售。
“简单的工序,学员一天就能够掌握,但有些比较复杂的,可能要花上半个月。”小曾说,半个月里,学员们需要不断地重复相同的操作,熟悉流程。
后45天,未来之星进入管理知识培训阶段。学员们将学习管理理论,中层管理者对其一对一指导,教其排班、进货、盘点等运作。
经过90天的培训,未来之星可以参加店长考试,独立经营一家门店,并可以持有该门店股份。
创业——6个月 小弟到股东 他只用了6个月
去年的这个时候,陈晓敏每天都要顶着三十六七摄氏度的高温送餐、发传单,如今,他已是一家门店的店长,并持有企业的四五家门店股份。
他决定回来
陈晓敏2008年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专业。刚毕业时,他在杭州找了份工作,跑业务。那段日子,他每天都觉得很受挫。“最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跑了几个月的业务,没有任何进步,甚至开始害怕和别人交流。”陈晓敏说。
就在最迷茫之际,他看到网络上福州团市委的“就业+创业”模式。于是,他毅然回到了福建。
他坚持住了
2009年4月,陈晓敏正式加入“未来之星培养计划”。和他同一批被录用的有50人,但最后留下来的还不到20人。
陈晓敏说,看着同期的伙伴一个个离开,也有过放弃的念头。“那时每天中午要去送餐,送完餐还要在路上发传单,是最累的一段时间。”
这3个月的培训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成长了。陈晓敏说,“懂得了承担,懂得了坚持,也明白了怎样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他要去挑战
培训后的第4个月,陈晓敏成了企业在福州一家门店的店长助理。这时,他向企业递交了贷款申请。接下来,就是他的贷款考核期。
两个月后,陈晓敏领到了8万元的创业贷款。用这8万元,加上自己的一点积蓄,陈晓敏和其他伙伴集资入股了企业四五家门店。
不过,这还不是他的未来。回福建一年多,陈晓敏想再次去省外闯一闯。他说,想在企业触角还没伸到的地方开一家自己的店。“开发空白市场是一项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