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叶 璟 本报记者 袁春宇)这两天,胡浩连续几个晚上在网吧通宵鏖战,不玩游戏,只为做计算机程序设计题。胡浩今年大二,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2月1日,胡浩就要踏上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结赛的征程。 胡浩刚进入大学时,学院就给大一新生介绍了ACM大赛,胡浩对ACM的狂热由此而生。“高中的时候,学校没有信息学,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单纯地对这件事感兴趣。”为了能够进入学校的ACM集训队,他开始埋头钻研。学校限制大一新生带电脑,胡浩就去网吧做题,经常连续好几个晚上通宵。 网吧里充斥着游戏玩家的叫喊声、键盘的敲击声以及各种游戏的背景音乐,胡浩却独自沉浸在ACM的世界里。就这样,胡浩花了40多天的时间,完成了学校ACM网站上的150道程序设计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RP(人品)值爆发”,然后顺利进入校集训队。 “我其实也是喜欢玩游戏的,但相比之下,还是ACM更能让我感兴趣,做题的时候我可以把吃饭都忘了。”胡浩说自己非常享受那种解题带来的成就感了。 胡浩的QQ空间、博客,篇篇日志不离ACM,每参加完一项比赛就总结一次;他的QQ签名档一直是“A Crazy Man”(疯狂的人)。就是在这样的巅峰状态下,2009年11月8日,胡浩和队友组成的参赛队,在第34届ACM竞赛亚洲区预选赛哈尔滨赛区获得金牌,位列省属高校第一。ACM本月月赛,胡浩又拿了单人赛的第一。 “真的是做题做到欲罢不能了,上瘾了,戒也戒不掉。”这样的痴迷状态,以至于胡浩晚上睡觉做梦都围绕着ACM这个主题。这是他在QQ空间里的一篇日志:“昨天睡觉的时候做噩梦了,梦到我向自己喜欢的女孩子表白。结果她给我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她说她喜欢楼天成……”楼天成是胡浩心目中的偶像,杭州人,中国大学生编程第一人。 新闻链接: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是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30多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 比赛期间,每队使用1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C、C++或Java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7到10个问题。[url=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10-01/30/content_250307.htm?div=-1]详见2010年1月30日钱江晚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