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2日讯 刚刚过去的2009年,点亮企业成功转型升级的,是科学的力量。中国制造要蜕变为中国智造,科学越来越成为从经济迷局中寻找指向未来的灯塔。 经多年积累之后,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已有了实质性提高,此次获奖呈现出三大亮点。 高校成为获奖大户 这次丰收,浙江大学共有13个项目获奖,其中独立或为主完成的有9项。温州医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各有3项,如浙工大张立彬教授主持完成了“邮资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王旭教授与四川大学合作完成了“超细无机粉体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厉鲁卫教授等与浙大等合作完成了“低温共烧片式多层微波陶瓷微型频率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有2项,其中有一项是王健及其团队完成的——“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系统研制及产业化”。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林学院、宁波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各有1项为主完成获奖项目。 企业创新活力十足 36项获奖成果中,有30项是高校、院所、企业间合作完成的。2009年我省共有23家企业参与了16项获奖项目的研究开发,其中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独立完成的“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是我省企业第一次拿到的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奖。 民生工程备受关注 我省为主完成的4项医卫领域获奖项目,分别涉及近视防治、肝胆胰脾外科腹腔镜微创技术、中药治疗高血压病,以及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还有多个项目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密切相关。 统计显示,2009年度促进民生的获奖成果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项目的比例达17.6%,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服务百姓、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url=http://qjwb.zjol.com.cn/html/2010-01/12/content_228350.htm?div=-1]详见2010年1月12日钱江晚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