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杨甦宏博士实现了对“投票悖论”的证伪,这是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海归近期在社科领域产生的科研成果。 所谓“投票悖论”,源于18世纪法国数学家孔多塞证明,当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有可能出现投票循环,即A比B好,B比C好,C又比A好的悖论。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用数学方法证明了投票悖论的存在,形成了著名的“不可能定律”,他认为在满足一些非常合理的选择规则下,如果仅仅对个人选择进行排序,那么根本无法从个人选择中导出集体选择。简单地说,他用数学证明了在程序完全合法的情况下,群众投票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果。由此新福利经济学得出根本就不存在公共利益,民主政治也受到挑战。他的理论对西方政治经济学等理论造成了颠覆性的打击。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通过“在投票前先否定一个方案是最好的”等限制偏好的方式避免了投票循环,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权宜之计,但以牺牲个人民主为前提,没有真正解决投票悖论。 杨甦宏创新了一种统计方法并将之命名为“投票悖论模型VPM方法”,该方法尊重个人的投票权利,没有改变原有的投票方式和程序,保证了投票的公平,突破了森的偏好限制方法,解决了序数效用的量化问题,证明了投票悖论并不是悖论,投票悖论只是一种各个方案得票相等的结果,用基础数学方法有力地支持了民主投票制度。该理论的突破,为执政党可以代表大多数民众的利益、福利经济、民主选举、群体决策、社会选择理论等众多运用领域提供了基础支持,对我国当前阶段亟须建立公平的程序、营造公正的社会环境和竞争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研究成果已受到科研机构的关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邀请杨在本月底举行的FIP2009金融信息国际研讨会就投票悖论模型作特邀报告。[ur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9349867.html]详见人民网[/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