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受骗的老人都有共同点。有的想换一个舒适的环境来养老、休闲娱乐;有的是手头拮据,困难之下便“走捷径发急财”;有的是想以小投资获取高回报,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 令人不解的是,受骗老人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退休干部,有的甚至是原单位的领导和具有高学历的退休教授。 从发生的个案看,尽管诈骗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手法甚至可以说是拙劣,无非是先施以小惠,再以种种优惠利诱。当你以为占大便宜时,骗子就在合同上略施手脚,狠狠咬你一口。手段虽拙劣,却屡屡得手。诈骗分子都不约而同地利用一些老人好贪小便宜、思想单纯的特点,轻易就把鱼儿钓上了钩。 “在消费过程中,老年人要适当转变观念,尤其是过分相信权威的倾向。很多老人看到一些所谓大专家的头衔,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的介绍就容易轻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朱华燕老师从事社会心理及消费心理研究,她认为,“三招”可防老年人受骗: 一、不自做主张,事先征求意见。有的老年人在涉及须支出钱物问题时,往往喜欢自作主张,不愿征求别人意见,仓促行动,这是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俗话说:“兼听则明”。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建议老年人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进行沟通,这样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 二、莫贪图便宜,轻信花言巧语。一些老年人经受不住诱惑,轻信花言巧语,纷纷解囊买“便宜”货,结果受骗。要懂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深刻道理,克服了贪图便宜心理,做起事来就不容易上当受骗。 三、练好基本功,提高识别能力。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新产品不断涌现,令人目不暇接,骗子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行骗的伎俩也在不断翻新。最好的办法是紧跟时代节拍,加强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比如学会网上查询和识别假币等,当一个人的识别能力提高了,又有一双警惕的眼睛,就能及时识破骗局,避免上当受骗。[url=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09-05/21/content_4838100.htm]详见2009年5月21日浙江日报第十四版[/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