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家境、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先天不足",贫困大学生一向是求职大军中的"弱 势群体"。在2009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前,这种劣势更为明显。 如何帮"寒门学子"找"伯乐"?市场经济大省浙江2009年有了新做法。该省把原来由学校大包大揽的就业服务"外包"给人力资源类企业,用诸如配备"一对一"就业助理、就业导师等个性化的就业协助方案,来帮助贫困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千军万马挤就业桥,"寒门学子"形势更严峻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在浙江,2009年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3.26万人,比2008年增加1.77万人,增幅为8.2%,同时,2009年招聘单位提供的岗位数的下降幅度在30%以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3月1日,就业率仅为4.9%。 和一般的大学毕业生相比,"寒门学子"在求职中的劣势很明显:社会关系单一、求职经费少、求职门路狭窄。老家江西抚州的小兰(化名)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四学生。从2008年10月开始找工作,他已经到数十家企业进行面试,目前还没有达成就业意向。回顾自己求职的教训,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实习经验。他告诉记者,妈妈没有劳动能力,妹妹读大学,全家收入都靠父亲种田,自己平时也在勤工俭学、兼职做销售等,但都是以赚生活费为目的,大学期间的每个寒暑假,有的同学会找单位系统实习,他就赶回家里帮父亲干农活,"之前我没有想到工作经验这么重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工部部长吕金海表示,很多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和心理的压力,很少有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的培养和锻炼经历,因而团队合作、语言沟通交流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都比较弱,就业竞争力相对不高。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不少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放弃了考研或已经保研的资格,就业成为他们的唯一出路。如小艾(化名)是浙江工业大学大四学生,由于家境困难,学校每年向她提供6000元满额助学贷款。靠着自己的努力,她多次获奖学金,并一直想读研深造。但是半年前,她放弃了这一想法,决定先工作。"现在的工作不好找,我怕读研后会更困难。"小艾说。 "如果贫困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其家庭就会雪上加霜,所以要特别用情、用心、用力。"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说。 "服务外包"促就业,学校、学生皆称好 为了帮助占该省应届毕业生人数12%的贫困生就业,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浙江省高校'寒门学子'就业关怀计划"试点工作,计划由人力资源类企业为贫困大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就业协助方案,其中包括一对一配备"就业助理",由人力资源专家担任"就业导师"实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部副部长李虎告诉记者,高校如今全员促进就业,内部已充分挖掘潜力,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借助更多的"外力",如把服务"外包"给有经验的企业值得尝试。 据介绍,第一批试点院校为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4所高校,每所学校在自愿报名基础上各选取50名应届"寒门学子"来接受免费就业指导与服务。费用由高校"买单"。运作方杭州明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下简称"明图教育")则按学生的求职意向进行分组,每10至12人编为一组,每组提供相应的"就业导师"与"就业助理"。 据了解,目前已有浙江外服、网通等14家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或职业经理人自愿加入"就业导师"库。除了开全员励志大课外,就业导师要为自己所负责指导的贫困大学生提供每月至少一次的团队面辅,使"寒门学子"进一步了解就业形势,摆正自身位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图教育总经理吴敏说,"就业导师"本身就是人力资源经理或职业经理人,最了解市场与职业需求。目前灵活便捷的短信、电邮等通讯方式也能弥补他们兼职担任的缺陷。 "个人就业助理"则由明图教育中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员担任,其服务包括预约"就业导师",安排面辅、面试时间,协助解答就业相关问题,并定期收集提供匹配需求的岗位信息,使学生有效的做好面试准备,以及对意向企业和岗位的研究。任务则在于搭建学生与就业导师、学生与企业的桥梁。 张炜担任了2组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助理"。他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常在求职过程处于弱势,贫困生更是如此;除了需要有效信息外,他们的语言交流技巧与团队协作能力需要重点辅导。他在辅导过程中还发现,心态疏导格外重要。 浙江工业大学大四学生小艾(化名)告诉记者,读大学时没有接受过相关辅导,起初求职时非常盲目,投了4、5天简历没有回音是常有的事,"那时心会沉下去。"有了"就业助理"后,心态才开始放宽,"现在有人帮着你张罗,而不是一个人瞎忙。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机会很难得。现在有招聘会或者面试机会时,我可以提前了解到相关的企业背景,从制作简历到交流方式都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成功几率大大提高,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据了解,试点学校根据当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率和满意率是否达到一定比例,来考量明年是否继续借助"外力"。 "帮贫困生找伯乐,首先要帮助他们成为千里马" 浙江省教育部门在尝试用市场化运作推销"寒门学子"的同时,还帮助处于弱势的"寒门学子"在走向社会前练好"内功"。多位高校就业辅导人员表示,提高"寒门学子"的自身素质,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会"生存"才是解决贫困生就业难的根本,"帮贫困生找伯乐,首先要帮助他们成为千里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部副部长李虎说,现在许多大学生选择参加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来增强就业的"筹码",但动辄千元的培训费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承担的是经济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而目前政府和高校建立的大学生奖助体系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的资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而对就业培训资助尚处空白。 为此,一些高校已建立贫困毕业生动态信息库,对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相关职业资格、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资本。如在中国计量学院,学校和各个学院目前已按照1:1的比例立贫困毕业生培训专项经费,资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职业技能培训考试,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用于援助2008届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经费补助累计超过45万元,在全体毕业生占比40%左右。"2009年的费用肯定会更多。"该校学生处副处长徐勇告诉记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小兰(化名,前文已提及)现在已领到了学校提供的价值500元的就业助困券。作为学校就业帮困专项行动的第一批受助者,他可以凭券到浙江华为、明图教育等多家专业培训机构选择合适的培训课程。"之前几次面试失败,我感觉到'充电'的必要性,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小兰告诉记者,他的理想是机械设计师,他准备拿券去参加一些设计方面的专业培训。 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招聘经理曹倩告诉记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贫困大学生。她相信寒门学子如果练好"内功",加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所磨练出来的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精神,以及相对踏实的心态,都是企业发展的宝贵动力。(完)[url=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9-04/07/content_16182354.htm]详见2009年4月7日新华网[/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