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被誉为“大学生的精神教父”的李开复,一走进大学校园就受到明星般的追捧的李开复,19日下午,来到杭州。 李开复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及浙江工业大学连续举办三场讲座,和万名大学生一起探讨就业形势、人生价值、成功经验等问题。 下午1点的演讲 12点就排起长龙 第一场讲座下午1点钟开始,12点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活动中心门口就排起了一队长龙。 “这阵势都快赶上招聘会了。”一名排队的男生说他只有站票,2个小时的演讲,即使累点,但能亲耳听到李开复老师的演讲,也值得了。 1点钟,只有824个座位的活动中心里硬是挤下了近2000名学生,许多人站在走廊上,有的干脆就坐在过道里。 “我想听听他对正在找工作的学生有什么建议,从中找找动力。”学生小蔡说,现在竞争压力太大,他经常感觉迷茫无措,正缺少专家为他“指点迷津”。 和近百万学生做过交流 “听过讲座的学生有近百万,通过E-MAIL等方式点对点交流的学生也已经有近万。”李开复说,早在1990年,他就开始了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 1998年以来,李开复在大陆高校演讲已超过300场;2000年,他给大学生们写下第一封公开信,到现在已经写到第七封;2004年,他开办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网站——开复学生网(又称我学网),至今他都坚持每个月在网站上回答学生10-20个问题。 “中国大学生非常有潜力,但也很有困惑。”因此,李开复坚持每年在四十所左右的高校做演讲,把新的理念和信息带给大学生们,帮助他们成长,“我喜欢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能帮到他们,我很快乐。” 找到兴趣非常重要 大学生在压力之下时常感到迷茫无措。对此,李开复建议,迷茫没关系,只要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就好。 “我也曾经迷茫过,刚进大学时并不喜欢所读的法律专业,但我没有放弃,利用自修时间选读了很多课程,最终,在计算机课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找到了我今生的最爱。” 李开复还提到了他的大学同学——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读书时两个人都很害羞,但现在两个人却都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 “奥巴马的演讲比我要棒多了。”李开复笑着说,奥巴马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他一直致力于帮助弱势群体,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他的理想。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他付出的努力,感染了很多人,最终获得了成功。 眼光放长远,把握好充电时间 时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遭遇“缩水”。现场,很多学生都提出疑问:在如此形势下,择业、创业、考研,三条道路该怎么选择? 李开复认为,近期学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但也不该丧失信心。“经济不可能永远走下坡,有低谷,也有高峰,总有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他建议学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为五年后的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考虑一下今天该如何为5年后铺路。不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把握好时间,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充电,利用经济危机的时间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等到“春暖花开”时,学有所用。 “在择业时,不要只看薪水的多少。”李开复告诉学生们,“Google员工90%以上的知识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到的。能不能从第一份工作中学到东西,对个人发展十分重要”。因此,他建议,大学毕业生应尽量选择到能学到东西的企业去,薪水比预期低也没关系,只要那里有创新的经营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值得你学习的“老板”。 “不要认为毕业了就很了不起,就可以创业了。”李开复表示,绝大多数的创业都是失败的,也许有1个人能成功,但999个会因缺少经验而失败。 他希望学生如果真的想创业,可以先到自己希望创业的那种公司,慢慢学习,积累成功经验,不管是什么岗位,哪怕是在最基层,也一定努力把事情做好。 符合四个条件,就可申请加盟谷歌 Google公司在全球享有美誉,待遇好,自由度高,还可以带宠物狗上班……很多学生都梦想着能进入Google工作。 “是不是创新实践者,有没有新点子。”李开复说这是加入Google的唯一标准,以下四种人可以向Google投递简历:曾经做过极有创意的网站;发表过非常好的论文;编写过10万行以上的代码;在优秀的互联网团队工作过。 ■链接 李开复 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11岁时游学美国。曾就读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系学士学位,后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并担任副教授。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并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2005年7月跳槽至Google,现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因十分关心中国青少年教育,有“大学生的精神教父”之美誉。[url=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08-12/22/content_177364.htm]详见2008年12月22日青年时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