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9月8日讯(通讯员 沈强)9月8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检察院主办,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检察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高校校长、检察长论坛”在杭州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认真贯彻《浙江省预防职务犯罪条例》,积极开展高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建成6大高教园区,新增建设45所高校,全省高考录取率连续6年保持在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跃居全国省区第一位。在发展的同时,基于主观和客观、内部和外部、体制和机制多种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高校职务犯罪现象趋多。据统计,2005年-2008年8月,杭州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发生高校系统的职务犯罪案件54人。 随着政府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主要用于学校的工程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买、后勤服务等方面。但在使用这些资金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的不严密和监督不到位,致使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 针对这一现状,为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省内高校和检察机关做了有益探索,早在2001年,省教育纪工委就与检察机关建立了第一个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网络。2005年,江干区人民检察院与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师范学院等14家高校分别签订了预防共建协议书,成立了下沙高教区预防职务犯罪网络。目前预防网络基本己覆盖全市所有高校,全省共有40多所高校成为网络成员单位。此次论坛的举办为更好地总结检、校联手预防腐败的经验,探讨新思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针对浙江省高校职务犯罪的现状和特点,省内高校不断健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生考试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新路子。六所高校校长做了交流发言。浙江大学介绍,学校把预防职务犯罪,做为近期要抓好的20项重点工作之一,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需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浙江工业大学的“法宝”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设置审计处,把好建设项目“大钱”的监督关。浙江科技学院通过深化校务公开,促使公共权力“阳光”运行,做好物资采购招投标、招生及教材、图书采购工作。  杭州市江干区检察院等三家检察机关介绍了检察机关在高校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做法及成效。全市检察机关表示将继续立足职能,把高校确定为网络成员单位,帮助各大院校建章立制,以检察建议等形式,提出纠正意见和预防对策,帮助所在院校堵漏建制、完善管理。通过全面开展行业预防,针对性开展个案预防,充分发挥宣传警示作用。通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为手段,严格准入条件、做好高校工程招投标资格预审,有效防范行、受贿行为发生。  据悉,检察院检察长与高校校长以论坛形式,展开对话,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在国内尚属首次。[url=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8/09/08/009919793.shtml]详见2008年9月9日浙江在线[/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