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毛传来 通讯员 吴小英 朱汉多)活着为了什么?信念在哪里?去哪里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几千年来,无数哲人在苦苦思索,芸芸众生在频频追问,而答案总是似是而非、形形色色。 在中国,一个崭新的名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人们惊喜地发现,一些美好的事情正在悄然发生,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感动着我们、改变着我们。 而在浙江,有一些植根于基层、源于民间、来自于人们心底的美好正在悄悄萌芽、生长、传播…… 它从网络走来。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一个泥沙俱下的虚拟世界,在一个思想最活跃的群体—— 【样本一】“红色家园”:一个由莘莘学子构筑的“网上精神家园” 打开“红色家园”网站首页,眼前是一片热烈的“中国红”。 8年来,“红色家园”一直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了解国内外大事、与同学讨论热点话题、参加网站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交友聊天……2007年元旦前夕,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原告诉讼团法律顾问、杭州律师楼献,应邀到杭电作《关于东京细菌战赔偿诉讼的现状和前景》报告。同学们由此得知,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个人和团体关于细菌战的调查还不够全面,而且因为采写程序不规范,大部分材料不具有法律效力,史料价值也不高。 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顿时倍增。“红色家园”发布了招募40名“细菌战调查队员”的帖子。当时正值学校期末考试,没想到仅头一天中午的两个小时里,帖子点击量就达8000多人次,还有200多条回帖,数百名同学跟帖报名,一些已经买好返乡车票的同学表示放弃回家计划。 假期里,志愿者们到达义乌崇山村开始调查,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原告诉讼团团长王选专程从上海赶来协助调查。“我们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每一位受难者的惨痛经历。”每名志愿者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 回来后,大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制作完成一部20分钟的纪录片《记忆》。这部日记体的纪录片被学校特准为新学期第一堂“形势与政策”课的教材,全校29个班级4000多名学生观看后产生强烈共鸣:“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大学生不仅要关注专业学习,更要了解历史,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学好知识,用知识使国家富强起来。” 几年来,“红色家园”还先后推出学习十七大精神、“永恒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色电影展映”、“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网上主题教育活动近30项。每年举办的“学校十佳教师评选”、“校园辩论赛人气辩手评选”、“女生节展示”等活动层出不穷,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声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傅进军: 有人用“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来形容当代青年,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深刻影响。我们要直面社会开放与价值多元的现实,正视道德冲突,解决思想困惑,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价值观的教育以主题网站方式进军网络,融及时性、包容性和互动性于一体,与以前的限于课堂、纸张上的理论教育比起来无疑更具优势。“红色家园”源自学生自己建设的网站,一直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建设模式,实现了“以学生管理学生,以学生服务学生,以学生引导学生”的目的。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由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较强工作能力的学生组成,他们活跃在“红色家园”网站里和论坛上,有的放矢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url=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08-06/25/content_3107227.htm]详见2008年6月25日浙江日报[/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