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称号花落杭州。 因为马云,浙江的电子商务腰板挺直了不少。在浙江,大大小小的电子商务网络公司数不胜数,但年销售几千万元的企业屈指可数,销售额上亿元的只有阿里巴巴,大部分是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的小企业。 尽管如此,这股新势力还是具有很强劲的生命力。最近,好消息又接踵而来:为了让“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名至实归,今年杭州市财政将出资2000万元,资助1000家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对专业电子商务公司,将通过税收减免政策吸引企业、降低入网费门槛,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在网上招揽客户、开拓市场、进行交易。 天时、地利、人和,浙江的“小马云们”正在成长,他们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年轻,他们的机会正当时。 网上造城,历尽艰辛 清瘦的穿条纹T恤的钱永根,看上去像大学毕业不久的学生。他跟他的杭州阿拉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确实都很年轻。不过,成立于2004年3月的“阿拉丁”,已经给全国几十个城市建立了三维地图数据库,其中杭州数据的一项应用,就是我们出门常常要去查一下公交线路的“E都市”。 创业几年,钱永根走了不少“弯路”,现在的公司跟当初设想相比,差距非常大。也许他的经历再一次证明,仅靠一个想法就成功的几率实在太小,能坚持下来的,总是那些根据现实不断调整方向的人。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毕业后两年,钱永根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其他六名同学一起成立了“阿拉丁”,创业资金是大伙儿凑的,共50万元。 “当时想的模式,是我们在网上建一个三维都市,除了公交线路等实用内容外,还可以检索商家——能找到商家的地址、商品信息,公司盈利主要靠向商家收费。” 钱永根想象中,这个市场很大:杭州城有几十万户商家,只要有一部分人愿意每年出千把块钱登自己的信息,公司就有得赚了。 现实中,这个模式问题很大。首先,派去地毯式搜店的员工,反馈说几乎没有人愿意登信息,“人家说,谁上你这个网站啊,信息不是白登么?”其次,创业团队为了获得资金,游说了多家风投,“他们说,这个模式看上去不像能挣钱的。” 钱永根总结,当时创业团队陷入了“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悖论中。“有了知名度,才会有商家愿意投广告;但只有商家投了广告,公司有了现金流,才能进一步推广网站提高知名度。当时的情况,则是鸡也没有,蛋也没有。” 公司运营4个多月后,大伙儿凑的钱快用完了。熬到2004年11月,他们推出了第一项成果:杭州站。 卖完地球卖什么 正在愁断肠的时候,温州一家“救命公司”找上门来。“那家公司看到我们的杭州站,也就是现在e都市杭州的前身,觉得这样的三维地图可以用于他们的项目,于是委托我们做一份温州站。” 钱永根说,那笔几十万块钱的业务,使公司摆脱了困境,也拯救了公司的未来。创业团队开始考虑,既然向商家收费的模式行不通,向单位出售地图数据的模式会怎么样呢? 不久,宁波一家公司又委托他们做宁波站,订单开始不断增加。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更好的模式。就像我们建了一个虚拟城卖给客户,而且可以卖许多次——其实只是授权而已。每个客户的应用都不同,有的拿去做房产展示,有的拿去做规划。我们发现,前几年创业型客户如房产公司等比较多,现在像政府的地名办、房管局也开始向我们买数据了。” 全国市场很大,生意却不能慢慢做。钱永根意识到,这么好的买卖,跟进者马上会在全国各地抢占市场。唯一的制胜途径就是全力开发其他城市数据。 “去年我们大概有几千万元销售收入,多下来的钱几乎全部投入数据开发。” 他也在考虑更远的事情:现在卖中国的网上三维土地,以后说不定可以卖地球的,可是卖完地球卖什么? 兜兜转转之后,钱永根突然发现又接近了原来的想法:光有土地不行,土地上得有城,有人,有市,成为一个社区,里面有很多商务活动,这些将会为公司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时隔数年,公司已经成了一只能下蛋的鸡,所以可以有蛋,也可以有新的鸡了。......[url=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8/06/17/009628318.shtml]详见2008年6月17日钱江晚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