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三角频道记者刘莉莉 段菁菁5月21日报道:为逝者哀悼,为生者祈福。从昨天开始,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在杭数十所高校相继组织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一只只的千纸鹤、一条条醒目的黄丝带,一颗颗跃动的红心烛,"当积郁了七天七夜的泪水迸发后,我们还是要把悲恸的情绪沉淀,让团结的力量生长。"一句话,道出了杭州所有高校学生共同的心愿。 "烛光照亮前方的路" 5月19日晚10时左右,在浙江大学食堂门前的空地上,百余根蜡烛围成了一个"川"字,柔和的烛光在黑夜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沉静。大约100多名浙大师生自动围成一圈,参加这场烛光默哀活动。 "真没想到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悼念活动主持人、浙大竺可桢学院学生刘育京说,"这次悼念活动是我们几个学生自发组织的。我只是在校园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没想到这么多同学来参加。"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加默哀的学生每人手持一个蜡烛,表情凝重。有一名男生一直紧闭双眼、双手合十。 主持人刘育京当场朗诵了一首网友为地震中遇难的孩子而作的诗。当他念到"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妈妈,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时,在场的几名女生再也控制不住感情,泪水夺眶而出。 "面对灾难,面对受难的同胞,我们作为浙大的学生,应该行动起来,"刘育京说,"我们的烛光照亮了前方的路,那是重建家园之路,我们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捐款、捐物、做志愿者……为灾区群众奉献爱心。" 一只纸鹤祭奠一个亡灵 5月20日下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千多名学生聚集在学生活动中心前的广场上,为大地震遇难者举行悼念活动。广场中心用盆景摆出的嵌有"5·12"的"心"字形图案格外醒目,上方用白色鲜花排列出的"34073"的遇难者数字更是刺痛着每一位师生的心。 仪式开始后,学生们拿着亲手制作的千纸鹤缓缓入场,用3万多只纸鹤填满了心型图案,每只纸鹤上都写上了为灾区群众表示祝福和向遇难者寄托哀思的话语,"每一只纸鹤都在祭奠一个亡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工部部长吕金海说,总共有两万多名学生参与了制作纸鹤。"虽然我们学校之前组织了募捐活动,但由于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数量有限,"吕金海说,"反而是这种制作纸鹤、举行追思仪式的方式更适合在校学生。我们希望这种活动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表达我们的关切之情。" 吕金海告诉记者,杭电共有200多名四川籍学生,除几名大四学生因实习滞留四川外,其他学生均在学校。地震发生后,校领导要求有关部门采取一切手段,尽快与在四川的学生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安全和生活情况。 地震发生时,"杭电"通信工程学院学生李荣华正在北川家中,学院师生持续给他发去表达安慰鼓励的短信,终于在13日中午收到他报平安的消息。 "拭干眼泪,我要再回到灾区!" 在浙江各大学中,类似浙大、杭电这样通过集体悼念活动向地震遇难者表达哀思的例子不少。不仅如此,不少大学生还要用特殊的方式履行自己"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诺言。 "等我伤养好了,我还是要回到灾区,尽自己的一份力。"王玮,这位刚刚经历了劫后余生,从汶川映秀镇回杭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将自己的决定坚定地告诉记者。 2006年毕业之后,王玮以一个支援西部的志愿者的身份赴四川九寨沟工作两年后,在地震发生的前一个星期,又随浙江一家企业赴川参加"大熊猫认养"仪式。12日,王玮一行多人在都江堰至映秀镇的途中遭遇地震。 "一路上余震不断,好几次出现险情,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带的路是否能够走出来,只是我们不想这么'认命'"。凭着在川两年的工作生活经验,王玮领着其他四个人徒步三天三夜,走到了映秀镇。 而在杭州萧山,几近绝望的家人甚至已经为多日失去联系的王玮布置好了灵堂,终于在18日晚迎来了王玮平安归来的好消息。目前,身上多处擦伤的王玮正在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倔强的他不顾家人的劝阻,"灾区需要我这样有经验的志愿者,我正在等待指令,随时回川参加救援工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大一的学生杨秀林来自四川宜宾,"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但也是体现我们团结的时刻。拭干眼泪,我们要变得更坚强!"。杨秀林已经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她希望暑假回到家乡的时候,能够为面临高考的灾区学生进行考前辅导。 "我们会从灾难中汲取精神,继续遇难同胞未竟的任务"。浙江大学四川籍学生李桅说,"我们身份特殊,对于此次灾难,我们不仅要关注,还要行动。"李桅告诉记者,他们班总共有92名川籍学生,现在有6人已经回川了,还有几人打算明天走。他们已做好准备,随时回川救援。[url=http://csj.xinhuanet.com/2008-05/21/content_13320506.htm] 详见2008年5月21日新华网[/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