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胡鸿 摄影 詹逾)“206顶帐篷、4000件衣服以及1000多盒药品……”前天晚上9点,下沙物流园区内杭州富日物流有限公司的一批员工正在清点赈灾物资。结束清点后,他们才陆续散开去吃晚饭。对于赈灾,他们义不容辞。而每天,为德阳灾民做奉献的杭州市民数量在不断增加,让人感动的人和事也在不断发生。   退休老太捐出500件衣服 昨天下午2点,见到了热心的杭州老人:赵惠芬。当初老伴以她的名义,来电表示想捐100件新衣服。电话与她取得联系时,她对老伴的行为会心一笑。原来两个人想到一块去了。 走进老人的家,迎面就是七箱被叠得高高的立在客厅的衣物。前一天晚上,两位老人将这批新衣服整理好,每箱衣服重20斤左右。从一楼搬到二楼,没有一定的体力还不行。小区的环卫工人、工作人员听说此事,成群结队来到家门口帮忙搬运。但是运输车太小,放不下这7箱衣物,老人开始着急。当时越来越多的居民涌到她家楼下,纷纷出主意。十分钟后,7箱重达百斤的衣物塞满了运输的商务车。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老人重复着这句话,眼神里透着一丝期盼,期盼灾区人民的心灵能得到一丝抚慰。我们也告诉她:“您放心,这些衣服一定顺利送到灾区。” 大学老师捎来学生心意 临时接收物资的车还没有驶出广兴新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何老师来电表示,想捐赠一批衣物。下午3点,穿着一身白色雪纺衫的何老师赶到了报社,从出租车上拎下了三个编织袋。从下沙到朝晖再到报社,这三个编织袋也游历了半个杭城。“这是两个班的学生捐赠的衣服,数量不多,但灾民肯定非常需要。” 何老师说,她有个朋友在绵阳,家人平安,就是房子坍塌。没地方住,一家八个人就睡在天桥下面,其中朋友的女儿出生才1个多月,买不到奶粉,每天哭。所以三四天前,何老师已经邮寄了一批奶粉和衣服。“他们很需要衣服,受灾那么多天,根本没衣服换。”原本这三袋衣服要捐给绵阳,但托运是个问题,而且不放心。昨天,看到本报有专门的赈灾物流车,所以马上拿过来了。“还有很多学生也想捐赠,假如你们之后还能有运输车,那就太好了!”我们在这里也告诉何老师,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捐赠物资,运输车就不会断。[url=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08-05/21/content_24415782.htm]详见2008年5月21日每日商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