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创业更难。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快速提高,如何让大学毕业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如何让他们能开创出一番事业,摆在了政府和社会的面前。昨天晚上,时报与浙江在线联合推出的“省两会民生论坛”,关注的是大学生如何走出就业难、如何创业创新的话题。 大学生创业10万元就够了 “就业和创业是热点话题,也是一言难尽的话题!” 省人大代表孙玲玲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多年从事高校教育工作,体会深刻。 在孙玲玲看来,浙江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要坚持以创新驱动经济。而创新人才将为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头脑经济”的时代,需要的是适用人才。 网友lovedc问:杭州有没有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 孙玲玲答:有的。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大学生在杭州创业可以申请商业贷款贴息最高额度1万元,项目无偿资助最高10万元。 孙玲玲说,大学生找工作不一定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在大学或研究生学习期间,应多积累一些本专业外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适用人才”,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省政协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张明华,曾在宁波市北仑区担任副区长。在他任职的5年时间里,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感触很深。 张明华说,宁波为此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 两会张明华的提案就是《关于促进我省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几点建议》。他认为,政府和社会应多创造机会让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一个人自主创业成功的话,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给更多人带来就业机会。 事实上,现今大学生创业的成本不高,一般都在10万元以内,做做外贸生意、搞些设计的比较多。如果有几万元政府补贴,再加上免房租费等优惠措施,大学生创业应该有发展前景。 网友问,现在高校很多课程学了就落后,你怎么看? 对此,孙玲玲回答说,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确应该考虑社会需求。对有些专业,社会需求有限,盲目扩招必然带来就业难问题。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上,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可持续发展;也要考虑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求,以培养适用人才。 张明华说,在宁波市北仑区,有许多新兴工业园和开发区,前来创业开公司的大学生很多,还有来自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当地政府鼓励大学生前来创业,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个人最高的经费可达30万元。 当然,获得优厚的政策扶持并不容易,要求投入产业科技含量高。所以,毕业生有没有真才实学很关键。大学里学了什么,这时候就是真金白银,一清二楚了。 “那么,是不是在大学阶段就鼓励创业呢?那样会不会影响学业呢?”有网友问。 张明华想了想说:“我个人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不过最好在大三以后。因为这时候基础课程基本学完了,应该说到了向社会转型的时期,因此让自己介入创业,可增加人生阅历,应该说对以后的就业帮助会很大。” “那要是失败了呢?”网友继续问。 张明华答:“我认为事情要一分为二来看。如果有好的创业时间,请不要错过;如果没有把握,那也不要勉强。但是,不一定凡事都能成功,即使失败,那也是一种磨砺,会丰富人生的经历。”[url=http://epaper.qnsb.com/qnsb/20080120/]详见1月20日青年时报A4版[/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