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教育频道讯(通讯员 瞿洋)今年暑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举办了“走访全国各高校计算机领域专家学者”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学院70多名学生干部组成的团队根据生源地分成25个小组,开赴全国各地,走访计算机领域的专家教授。 当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一方面,年年扩招,而且其高考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类高层人才和有专业背景的计算机人才却是高薪难聘。越来越多的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软件已经与市场“脱钩” ;计算机专业该怎么发展才能适合社会的需要已经成为许多高校在积极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带着这些疑问,同学们开始了他们的走访取经之路。 在走访的过程中,实践团队走访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全国50所高校的百余名计算机类专家学者。走访的过程比想象中的顺利,受采访的专家学者无一例外的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在与诸位专家学者交谈过程中,我们捕捉到了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基础、实践、学科壁垒。 “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这答案虽然显而易见,但现代大学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往往走不出“授人以鱼”的怪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张健康教授在走访活动中谈到:“在学校学的知识与实际的应用有很大的差别,但基础却是必须的,而我们在学校学的就是基础课程,只有我们真正的掌握了基础,以后才会有更深的造诣。”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学并不是象牙塔的塔尖,但它将构筑往后人生最主要的基石。着眼于基础,才能使未来走出象牙塔的我们走得更远。 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实践能力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也往往归结于工作经验上。如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这几乎成为全国所有高校办学方略的重中之重。这是一道坎,也是一条不能不迈过去的坎。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时崇琨院长,给队员们指出结合社会实际发展,才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更多的实践还局限于校园之内,实验室之内。闭门造车是不对的。关起门来的实践是无法适应当今社会迅速的发展的。我们只有及时的去社会汲取养分,才能作一名社会认可的,与时俱进的优秀大学生。 “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拓宽就业方向也是当今学校如何培养出社会认可人才的另一途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黄迪明教授(国务院津贴专家),在被采访时这样说到。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李保田院士,也这样对队员们提到:“年轻人要多学知识,多摄取各行各业的信息,说不定你什么时候就有可能到某个领域去工作,没有适当的准备是不可能肩负起科学研究的重担的。”作为学生要主动学习各行业的知识,而作为学校更要提供这样一个宽广学习平台,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大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使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对全国各地高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先进模式有个深刻全面的了解,为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大大加强了全国各高校计算机学院的联系,为以后开展学术、资源等全方面的交流,促进各学院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url=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07/08/30/008753720.shtml]详见8月30日浙江在线 [/url][url=http://www.k328.com/Htmls/SchoolInf/Schoolinf/20070831141303.htm]杭州大学生网[/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