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实习生 顾寅钢 本报记者 杨影) “策划书都写好了,最近就是在查漏补缺!”这两天,记者的电话又忙了起来,随着早报举办的“群豪”浙江高校商业策划大赛初赛日期日益临近,参加比赛的30支队伍的课题纷纷出炉,记者提前“探营”,尽管大学生对自己的“商业机密”都三缄其口,但还是能听到许多新鲜主意。 材料堆了三尺高 “我们跑了很多服装店,当了无数次顾客,好几次都被当成商业间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林妍淑和她的队友在策划书中,准备了进军“校园派职业人”领域的服装主题。 “我们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最容易被服饰制造商忽略的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就业一族,穿成熟男装吧,太显老,穿学生装吧,太幼稚。”林妍淑小组就把他们的突破点放在“由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人群穿着的那部分男装上。 “相关著作和材料堆了三尺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郑发钦所在的小组,则在市场调研的同时更“学院派”,“我们参阅了许多营销学上的经典著作,如波特的《竞争优势》、舒尔茨的《整合营销》等。”由此他们也提出“企业广告方案三批化”以及“市场细分化”等营销方案。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论证方式,使得他们的作品结构更严谨、论证更有力,他们也希望以此作为创新来打动评委。 评委:注意操作性和创新点 早报邀请了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服装行业协会专业人士以及广告策划人担任评委。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顾春梅教授作为本次评委,对大学生的策划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每个项目的选题很重要,依据以往同类比赛的经验,策划书的新意与可操作性都是需要考虑的要素,评委还要分析策划书的分析是否到位,内容是否全面。同时,顾教授还提醒各专业参赛同学“深入浅出”,避免在策划书中涉及过于专业的内容。[url=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jrzb/html/2007-07/19/content_2550432.htm]详见7月19日今日早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