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2月27日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中,一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频频摘得重要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36.58%是“海归”,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有66.67%是“海归”,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中40%以上是“海归”,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30%以上是“海归”。浙江拿到了12个二等奖,其中“海归”是第一完成人的也很多。 昨天,记者采访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项目负责人王健,他才36岁,宁波大学“海水生物活饵料和全熟膨化饲料的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负责人严小军,39岁。用同行们的话说:“他们是科技少帅,令学界惊叹!”  ■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 王健1997年和2001年先后获得浙江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个博士学位,是“海归双博士”。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等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已申请10项发明专利等3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他是此次全国获奖人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 面对记者,王健很低调:“科研项目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现在这个时代,科研要突破靠单枪匹马难以实现,需要集中力量攻坚才能取得成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此次还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以“全集成新一代工业生产自动化系统”项目获得又一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校长薛安克作为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表示,杭电要以此次荣获两项二等奖为动力,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科研开发,研发更多自主创新的成果。[url=http://qjwb.zjol.com.cn/html/2007-03/02/content_1532643.htm]详见钱江晚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