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好大学,格外亲 记得钱钟书先生说过,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可眼下的现实是,假如哪个家门口的大学的口碑,在学生和家长听来不错,大家就非常有兴趣地要认识这所大学的校长、部长,最好他们集中亮相,来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同一句话,一个马路上的行人说,和一位浙江大学的教授说,肯定是不一样的效果,家门口的大学掌门人,格外亲。 包装学校整体对外形象的部门,就是宣传部,部长们相当于新闻发言人,他们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非常了解。昨天,本报把13所高校的宣传部部长召集到一块,问计“大学舆情”:和谐校园的和谐音符。 讨论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大学究竟是什么?二是师生关系如何和谐?三是教育公平是什么?具体而言,即大学不仅是神圣的学术殿堂,还是每个人获得知识、完善人格、提高素质的机会和舞台,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出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的地方;大学不只是向“读书人”开放,还要让各类人才获得发展的机会;教育的结果公平,不是只有通过刚性的卷面分数才能体现,而是综合学生其他表现的评价体系。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暖的校园110 [片断1] 学校早在2000年就启动了“校园110联动系统”,并在校园里安装了200多个摄像头,整个校园的情况都能尽收眼底。去年,有位学生留下一份遗书就出走了,“校园110”接到他寝室同学的报警后,马上调出学校摄像头拍下的录像,查明了学生出走的时间和方向,并向公安部门申请开通该生的手机定位功能,终于在零晨2点的西湖边找到了这位打算轻生的学生,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校园110”还成功地破获过一起校园偷盗案,把一群混迹校园专偷手机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 [片断2] 学校对“三困生”即家庭困难、心理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给予帮助。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除了通过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补助等形式给予帮助外,还对学生的用餐情况做了调查,向特别贫困的学生提供低价菜、免费汤,帮助他们解决“吃饭难”。校领导也会在每年的年三十,慰问留杭打工的贫困学生,和他们共进晚餐,共度除夕。学校还在新生入校后为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对一些有不良心理倾向的学生进行追踪辅导,帮他们排忧解难。 [片断3] 2000年就创建了浙江省高校第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红色家园”,开通了网上党校,在先进性教育中,各支部开展的QQ群网上讨论会,成为受师生普遍欢迎的教育手段。去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自办网”,他们的“网上办事大厅”也成为学生办理日常事务的捷径...[url=http://zjdaily.zjol.com.cn/epaper/qjwb/html/2006-11/12/content_1273679.htm]详见钱江晚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