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统计就业率时发现,该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签约率超过其他专业,是最高的,该专业不少人还考上北大、同济等名校的研究生。而实际上,这批学生并非“土生土长”的杭电人,前两年,他们是在省内第三、第四批录取普通院校读的书。 从2003年开始,我省开始在全省高校范围内尝试选拔优秀本科生转入高校重点专业学习试点工作。大学生在一所高校读完前两年,再通过全省统一的选拔考试进入省内一部分高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学习直至毕业。这项模式被称为“2+2”模式。 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余日泰介绍,该学院的软件工程正是“2+2”模式专业,今年毕业的是杭电面向全省招收的第二届“2+2”学生,共计74人。目前,46人已经签订就业协议,14人考上了研究生,3人去国外留学。“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这样的就业状况是相当不错的。”记者在学院提供的就业名册上看到,46位找到工作的同学签约单位包括深圳华为等一大批知名IT企业和外企,工作岗位都相对比较好。 大学前两年在嘉兴一所学院读书的毕业生范友仲告诉记者,去年他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向招聘单位投简历的时候,还没等解释清楚什么是“2+2”,有些用人单位就直言不讳说他们高考考进的学校不好而退回了简历。而今年范友仲在求职时,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拿到简历问都没问,一看是“2+2”的,二话不说就收了。“公司的人告诉我,他们以前曾经招过‘2+2’的学生,印象很好。后来那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还亲自打电话给我,让我推荐几个‘2+2’的同学去他们那边工作。” “高考上第一批的同学的确实力很强,基础也很好。但我们用行动证明自己也不差。全班70多个同学一起营造了一个比着学的氛围,平时寝室里一个人要去自修,大家都会主动跟着去,风雨不误。平时几乎看不到沉迷玩电脑的人。”九月份就将去同济大学读研究生的王希说,他们班有20多人同时参加了软件设计师和高级程序员级别考试,大多都通过了,只有2个人没拿到证书。 王希还感慨地告诉记者:“当年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看到我的分数全家都很没面子,亲戚朋友似乎抱定了我肯定没什么大出息。现在通过努力证明,虽然我们这批学生通过高考没进入更好的学校读书,但还是能成为有用之人。” 在学生自身努力的同时,杭电在学校层面为同学们创造了很多便利:灵活的弹性学制、减少成本的学分认可等等,给学生就业和未来规划留出更大余地。 采访中,几乎所有同学都坦言,“2+2”模式给了自己教育的“二次选择”机会,也创造了改变人生命运的转折。而经历了高考和选拔两次“大考”的他们更加坚信:一次成败难论英雄,人生的努力没有终点,只要肯付出人生一定会很精彩。 [url=http://hzrb.hangzhou.com.cn/20050801/ca1110324.htm]详见杭州日报[/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