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上官海青 记者 朱振岳)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内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近期组织学生对各人才招聘会进行了全面调查,学生们纷纷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学院将调查结果和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信息引导。 为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单一形式,从2002年开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门研究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推行“3+1”教学模式,即在课程体系中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课堂与课外社会实践的课时时数比例为3∶1。 另据了解,该校还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量化,实行学分制,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每学年均能拿到2个学分。一年级学生以读经典著作为主,根据读书报告的结果评定成绩;二年级学生和部分三年级学生以调查活动和社会服务为主,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评定成绩。学分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经过缜密研究和详细论证后的新教学计划表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所涉及的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哲学原理和法律基础等,实践环节在各门课程中的比重大约占到了25%至35%。每年由学校社会科学部根据形势的需要,确定30个调查选题供学生选择。对于各项社会实践所需的经费,学校也积极组织落实,经过公平有效的审核程序,全额下拨专项经费。 为了把社会实践课落到实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专门出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实践方案》,同时还明确了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最终落实。为了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还与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杭州文新街道、001电子集团公司、淳安县威坪镇人民政府、庆元县官塘镇人民政府、开化县华埠镇人民政府、云和县玩具行业协会、上虞市新宅村委会等签署协议,建立了7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 [url=http://www.jyb.com.cn/gb/2005/05/09/zy/jryw/10.htm]详见《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9日第2版[/url]
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