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研究“新工科”建设工作。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学院书记、院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王兴杰主持。
会上,副校长徐江荣作了“解读‘新工科’”的主题报告。报告从“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新工科”建设的天大行动、“新工科”的具体内涵、怎样建设“新工科”和我校的相关工作现状等五个方面,详细解读了为什么要建设“新工科”、何为“新工科”和如何建设“新工科”等关键性问题,细致分析了我校“新工科”建设的基础和面临的问题。他指出,我校百分之六十的工科专业属于“新工科”专业范畴,这是我校的独特优势;学校在复合专业建设、转专业、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符合新工科的特征,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为未来“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徐江荣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除了“新工科”,学校还应有新经管和新通识教育,积极新增“新工科”专业,重新思考复合专业建设,加快传统专业转型和理科专业落地;二是试点学校层面的专业类负责人制度,重点思考专业类主体知识结构,构建专业平台和综合性、前瞻性、挑战性、高学分、少课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三是尝试建设实践实训新体系,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实践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
校长朱泽飞指出,“新工科”概念的提出,是人才培养理念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到塑造未来的转变的体现,是为国家在世界上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智慧培养人才的需要。这种需求反过来要求我们的专业调整要和“新工科”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与“新工科”建设趋势相适应,加大专业改革力度;要为人才培养和实践教育提供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实验条件,杜绝出现一方面资源不足,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的情况。
校党委书记王兴杰回顾了“新工科”理念的发展历程,他强调,深刻理解“新工科”理念必须要抓住对接产业发展需求这个关键,抓住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人才这个核心,抓住协同育人这个基础,抓住人才质量评估这个环节。王兴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新工科”建设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全校上下要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认识上达成共识,各学院、相关部门要组织专家认真研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问题;二是要在专业设置与课程模块优化上下功夫,把“新工科”的建设要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三是要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和引进具有相关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才;四是要在推动与企业的对接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内部和外部资源,共同培养“新工科”人才;五是要探索制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工科”建设行动计划,把“新工科”建设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推动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宣传部)